第1题:
第2题: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第3题:
下列行为中,超出国家审计机关权限的是()。
第4题:
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以及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第5题: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行为。
第6题:
经济效益审计
全部审计
内部审计
专项审计
第7题:
真实性
独立性
合法性
效益性
第8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系统
第9题:
审计主体是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只有审计监督才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进行的独立经济监督。
审计对象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
审计只有防护性作用
审计客体是接受审计人审计的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
第10题:
真实性
合法性
公允性
效益性
合理性
第11题:
真实性
合法性
公允性
效益性
合理性
第12题: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入、预算、决算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行使公安、财政、税务等一系列国家机关行使的权利。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要求向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就一切问题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系统。
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
第13题:
第14题:
《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第15题:
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
第16题:
审计中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进行审查监督。
第17题:
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期间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及资料都进行审计,这种审计称为()。
第18题: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入、预算、决算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行使公安、财政、税务等一系列国家机关行使的权利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要求向被审计单位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就一切问题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系统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建议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纠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部分
第19题:
领导责任
法律责任
经济责任
廉政责任
第20题:
真实性是指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遵守法规的情况
合法性是指反映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
效益性是指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真实性是最终目标,是在合法性和效益性基础上才能达到的
第21题: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财务会计报告
工作总结
第22题: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预算、决算的执行情况以及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国家审计机关可以行使公安、财政、税务等一系列国家机关行使的权力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要求向被审单位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就一切问题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单位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系统
国家审计机关有权建议被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纠正被审单位的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部分
第23题:
审计主体是接受授权或委托而实施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
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独立性
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
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