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下面的()行为是亲社会
A、攻击
B、嘲讽
C、漫骂
D、援助
第1题:
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绪
C.亲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第2题:
个体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倾向,是()。
A攻击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反社会行为
D依恋行为
第3题:
下列哪个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第4题: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第5题:
幼儿社会性发展涉及到()方面。
第6题:
下列()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第7题:
下列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8题:
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无意识行为
第9题:
亲社会性为
反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合作行为
第10题:
第11题:
自我意识的发展
人际关系的建立
性别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第12题:
亲社会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
幼儿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向同伴,极少指向老师
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不存在年龄差异
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最为常见
第13题:
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第14题:
2010年幼儿园和小学出现的弑杀儿童的案件属于什么攻击行为()
第15题:
幼儿下面的()行为是亲社会
第16题:
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返社会规范,可以将攻击分为()。
第17题:
社会性行为包括()等基本特征。
第18题:
社会心理学强调的三种攻击性性行为不包括()
第19题:
人类行为在广义上可分为()。
第20题:
助人
暴力
攻击
破坏社会秩序
第21题:
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
敌对性攻击
第22题:
反社会型的攻击行为
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社会不认可的攻击行为
第23题:
攻击行为
亲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
依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