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导致海洋的平均PH值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以高达0.35个单位。海洋酸化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实验表明,PH值降低0.2-0.3个单位.将干扰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基础生物珊瑚虫以及其它浮游生物的骨骼钙化。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需将PH值下降范围控制在0.2以内,这是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极限值。 这段

题目

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二氧化碳导致海洋的平均PH值降低了大约0.1个单位。视现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到21世纪中叶,海洋的平均PH值下降可以高达0.35个单位。海洋酸化给海洋生物带来了严重损害,实验表明,PH值降低0.2-0.3个单位.将干扰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基础生物珊瑚虫以及其它浮游生物的骨骼钙化。为了保护海洋生物。需将PH值下降范围控制在0.2以内,这是1976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极限值。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发海洋酸化。海洋生物面临生存危机 B.海洋酸化危害海洋生物生存。二氧化碳减排迫在眉睫 C.海洋酸化将引发新一轮的环境危机,须警惕其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D.对海洋酸化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务必将PH值控制在极限值以内


相似考题
更多“在过去两个世纪内,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40%被海洋所吸收,大海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但是将付出高昂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A.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
    B.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利益
    C.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的事迹介绍
    D.《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书中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文段先介绍了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气候变暖将威胁人类生存;然后由“但是”转折,指出荷兰学者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按通常逻辑,下文应对荷兰学者书中的观点进行具体阐述。故本题选D。

  • 第2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过去50年来增温速率分布图。



    材料二科学家预测,只有在未来50年内将当前CO2排放量减少一半,才能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
    至45%。
    问题:
    (1)概括我国过去50年内增温速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东北地区温度变化对当地农
    业生产的影响。(12分)
    (2)我国如要实现2020年的CO2减排目标,应采取哪些调控措施 (4分)


    答案:
    解析:
    (1)我国过去50年内增温速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全国各地的增温速率、幅度有大有小;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温度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喜温高产作物面积扩大,水稻、玉米、大豆等向北推进;延长了作物的生长期,粮食产量增加;②气温升高有利于虫卵、病菌越冬,易导致春季病虫害蔓延,同时有可能引发部分地区的春旱。~
    (2)①推广新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
    ②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③加大科技投入,工厂采用脱硫技术;~
    ④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公开发布信息,进行责任追究。~

  • 第3题: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主要数据,以下正确的是?

    A.1880-2012年全球气温增暖0.85度

    B.1983-2012年非常可能是过去800年来最温暖的30年

    C.95%确定过去60年的全球变暖一半以上是由人为造成的

    D.亚马逊雨林遭到了40%的破坏,贡献了一半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


    ABC

  • 第4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过去 50 年来增温速率分布图。

    材料二 科学家预测,只有在未来50年内将当前CO2排放量减少一半,才能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我国政府承诺,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至45%。
    (1)概括我国过去 50 年内增温速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东北地区温度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12分)

    (2)我国如要实现2020年的CO2减排目标,应采取哪些调控措施?(4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分析、温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节能减排的措施。对于地理图表的分析,我们要根据题目要求从图标中概括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地理学习的必备技能;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熟制和分布范围;节能减排可以从开发新能源和减少排放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 第5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尽管全球温度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上升约0.2华氏度(约合0.11摄氏度).但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该委员会的科学家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向大气层输送的部分热量已被海洋吸收。权威的《科学》杂志也刊文称,从更长时间范围看,海洋消化人类碳排放产生的热量的能力可能比目前科学家所认为的还要强。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变暖速度最快
    B.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速度有所放缓
    C.1998年是全球气候变暖速度最快的一年
    D.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一半以上的温室气体

    答案:B
    解析:
    文段只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每十年气温上升了多少,无法推出A项“最快”的说法。由“全球变暖速度近来有所放缓”“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变暖速度下降了一半”可推出B项。由“在1998年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高度之后”可知,C项“变暖速度最快”说法有误。文段只提到海洋能够吸收部分温室气体,D项“一半以上”说法有误。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