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图书公司新策划了一套辅导书,15个编辑24天可以完成全部的校对工作,校对了4天后,由于市场急需,此项任务需要提前5天完成,应增加( )个编辑。
A.5
B.8
C.15
D.20
第1题:
第2题:
责任校对的职责包括()等。
第3题: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出版社校对土作中担任终校者一只能是()。
第4题:
三级校对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稿件的()工作。
第5题:
下列关于校对工作基本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第6题:
负责完成校异同工作
负责最后一个校次的全部校对工作
负责汇总质疑,与编辑部门联系解决
负责文字技术整理
负责通读付印样
第7题:
初校、二校、三校、通读需要依次进行
誊样可以穿插在初校、二校或三校完成之后进行
通读是对照原稿通篇审读校样,在三校后进行
核红又称“过红”,在对每份新校样完成校对后进行
文字技术整理在校样校对完毕后进行
第8题:
通读是校对人员通过阅读原稿检查校样
通读的重点是校异同,兼顾校是非
通读可以代替编辑的一次读样
通读是校对过程中的最后一道校次,要消灭校对过程中遗留的各种错误
第9题:
校对工作是与编辑工作同时出现的,可谓是同源
校对与编辑的目标完全一致,即消灭差错,提高编校质量
在古代,编校就已分工明确,校对校对成了发排后、印制前的独立工序
校对工作通过校是非订正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可以保证编辑工作成果不受损害
校对与编辑两者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第10题:
一校由外校承担,二校及以后的校次由本社专职校对承担
一、二校由外校承担,三校由本社专职校对承担
由社外专职校对承担全部校对任务
二校和通读由作者承担,其他校次由本社专职校对承担
采用编校合一,责任编辑承担全部校对工作
第11题:
编辑
初校
二校
三校
终校
第12题:
书刊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和一次通读检查
重点书稿要增加校次,但为控制成本,一般不能超过六次
初校、二校两个校次,至少有一个校次要由责任校对负责
外校人员不得担任终校的工作
责任校对可以独立完成初校、二校、三校的工作
第13题:
“三校一读”制度中的三校指的是()。
第14题:
下列关于数字出版产品校对的基本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5题:
我国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是()
第16题:
下列对图书校对工作的安排,错误的有()。
第17题:
关于校对基本工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18题:
任何书刊的校样都必须由责任校对、 作者和责任编辑各校对一次
任何书刊的校对都不能少于三个校次, 重点图书还应适当增加校次
三个校次都必须采用折校方式进行校对
终校后应至少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如编辑或作者已经通读校样, 责任校对可不再通读
第19题:
作者校对、编辑人员校对、校对人员校对
由一名责任校对校读三次
编辑人员校对、校对人员校对、计算机校对
由不同校对人员进行三次校对
第20题:
五校一审制度
三校一核制度
三校一读制度
责任校对制度
编辑校对合一制度
第21题:
校对的基本制度是“三校一读”制度和责任校对制度
“校是非”是完成初校任务的主要手段
“三校一读”可由一人独立完成
责任编辑要全程跟进处理各个阶段的遗留问题
第22题:
责任编辑
专业校对人员
校对科长
本社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
第23题:
“自校”即自己校对,“半自校”即自己校一半。
“自校”指完全由作者自己校对,“半自校”只作者只承担一个校次的校对任务
“自校”指作者校对自己的作品、“半自校”只编辑校对自己编发的书稿
“自校”指编校合一,即校对工作由责任编辑自己承担,“半自校”指编校合作,责任编辑和校对人员共同完成校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