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题目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

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B.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1世纪最后十年,我国人口总数有所回落

    B.210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比2090年有所下降

    C.在21世纪里,我国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持续增加

    D.21世纪,我国15岁以下人口数量曲线呈倒u型


    正确答案:B
    解析:210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为149497×23.89%=35714.8333(万人),2090年老年人口数量为150551×23.48%=35349.3748(万人)。因此,B是错误的。

  • 第2题:

    劳动构成是指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劳动人口可以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3题:

    著名的马斯洛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就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B.成就需要、尊重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情感需要

    C.尊重需要、成就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生理需要

    D.尊重需要、成就需要、情感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正确答案:A
    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理需要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安全需要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层需要,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失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等方面的需要。情感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是人类第三层次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就是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就是:成就需要、尊重需要、情感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故本题答案为A。

  • 第4题:

    以下压疮预防方法中,错误的是()。

    A.尽量让老人睡硬板床

    B.每一至两小时为老人翻身

    C.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D.增加老人营养摄取


    正确答案:A

  • 第5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系统的高可用性无关( )。

    A.平均无故障时间

    B.平均修复时间

    C.MTBF

    D.CPU


    正确答案:D
    解析:系统高可用性可以描述为:其中,MTBF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R为平均修复时间,因此系统高可用性与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有关。

  • 第6题: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到2040年,平均每1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
    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答案:D
    解析:
    A选项,204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56.84%,老年人口比重为19.88%,则每个劳动力需抚养的老人数为个,A项错误;

    B选项,由表中无法得出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数,B项错误;

    C选项,2005年、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数量分别为{图3}故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是逐年下降的,C项错误;

    D选项,表格第4列可知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7题:

    表一 ?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及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
    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答案:D
    解析:

  • 第8题:

    甲与乙协议离婚时约定:女儿由乙抚养,甲给付抚养费,每周探望一次。离婚后,甲的父母非常想念孙女,也想探望,遭乙拒绝。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仅甲有探望权
    B.甲、甲的父母均有探望权
    C.乙若拒绝甲探望女儿,则丧失抚养权
    D.甲若不给付抚养费,乙可以剥夺甲的探望权

    答案:A
    解析:
    探望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一方享有的与未成年子女探望、联系、会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权利。我国《婚姻法》第36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由此可知,仅未成年人的父母享有探望 权,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在甲探望女儿时,乙有协助的义务,甲的探望权属于法定权利,乙无权擅自剥夺。所以C、D选项错误。

  • 第9题:

    某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小马发现院内一位失智老人的儿子伪造老人签名,将老人的房产转到自己名下。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家丑不可外扬,从维护老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小马要为此事保密
    B.根据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老人不求助,小马不能采取行动
    C.这是老人的家事,小马不必干预
    D.小马应向福利院相关部门报告此事

    答案:D
    解析:

  • 第10题:

    下列选项中,( )是电能质量评价的指标。

    A.电压偏差
    B.平均停电小时数
    C.供电可靠率
    D.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答案:A
    解析:

  • 第11题: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专项附加扣除的有(  )。

    A.继续教育
    B.子女抚养
    C.赡养老人
    D.子女教育

    答案:A,C,D
    解析: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6项专项附加扣除。

  • 第12题:

    在劳动构成分类中,()数量是随城市规模变动的。

    • A、劳动人口
    • B、基本人口
    • C、服务人口
    • D、被抚养人口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麦克里兰提出三重需要理论的需要是( )。

    A.成就需要

    B.成长需要

    C.权力需要

    D.亲和需要


    正确答案:B
    解析:麦克里兰提出三重需要理论,认为人有3种重要的需要是: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

  • 第14题:

    在下列选项中,以下关于DNS查找区域的说法,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正向区域提供名称到IP的映射

    B.反向区域提供名称到IP的映射

    C.正向区域提供IP到名称的映射

    D.反向区域提供IP到名称的映射


    参考答案:A, D

  • 第15题:

    实践护理指导的内容不包括,下列()一项。

    A.擅自给老人服药

    B.掌握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

    C.为老人床上更换床单

    D.为老人洗头、洗漱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40年,平均每1.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B.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在逐年递增 C.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D.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


    正确答案:D
    A项错误,因为通过计算得出,到2040年,当时约有老年人为157150×19.88%=31241万人,当时劳动人口为89316万人,平均89316÷31241≈2.85人抚养一个老年人,而非1.5个。B项错误,因为从统计表中得不出这个结论。C项错误,因从统计表上看,到2020年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在逐年增加,到这之后,才开始逐年下降,而非从2005年开始就逐年下降的。D项正确,从统计表看,21世纪最初的十年,是我国劳动力人口比重最大的十年,占66%多,以后就逐年降低。故选D。

  • 第17题:

    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受到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 A.众数B.中位数C.平均数SXB

    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受到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

    A.众数

    B.中位数

    C.平均数

    D.四分位数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表一 ?中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及抚养系数变动趋势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1世纪最后十年,我国人口总数有所回落
    B210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比2090年有所下降
    C在21世纪里,我国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持续增加
    D21世纪,我国15岁以下人口数量曲线呈倒U型


    答案:B
    解析:
    解析:
    A选项正确,分析表格,2090年总人口为150551万,2100年为149497万,有所回落;
    B选项:B中两数据很接近,估算困难,可先排除其他选项;
    C选项正确,抚养比例逐年增大,推知抚养负担持续增加;
    D选项正确,21世纪,我国15岁以下人口数量先增后减,为倒U型。
    根据排除法可知B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 第19题:

    你在路旁遇到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送他到医院,老人的家人赶到医院却说是你撞伤了老人,你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1)我会让老人的家人冷静下来,医院毕竟不是争吵的地方,耐心解释,将事情发生的经过详细地告诉老人的家属,表明自己的救助本是一片热心。
    (2)建议等老人安顿好了以后,请他(她)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
    (3)如果以上行动还是不能够解释清楚自己的本意,那可以考虑报警,保留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4)尽管在这件事情上被人误会,但是以后遇到此类事件,我还是会挺身而出,将这份爱心进行到底。

  • 第20题:

    某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小李发现院内一位失智老人的女儿伪造老人签名,擅自篡改遗嘱。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家丑不可外扬,从维护老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小李要为此事保密
    B.根据服务对象自决的原则,老人不求助,小李不能采取行动
    C.这是老人的家事,小李不必干预
    D.小李应向福利院相关部门报告此事

    答案:D
    解析:

  • 第21题:

    某福利院的社会工作者小马偶然发现院内一位高龄老人的儿子伪造老人签名,将老人的房产转到自己名下,并透露出遗弃老人的迹象。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遵守保密原则不干预此事
    B.老人没求助,小马不能采取行动
    C.这是老人的家事,小马不必干预
    D.小马应向福利院等相关部门报告此事

    答案:D
    解析:
    考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要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不受损害,根据题干,小马应向小马应向福利院等相关部门报告此事,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 第22题:

    教师在分析不同的导入类型时,考虑到导入的作用,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巩固练习
    B.激发兴趣
    C.集中注意
    D.明确目的

    答案:A
    解析:
    A选项,导入是引导教学内容的一个过渡步骤,是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所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目的、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等几个作用,没有巩固练习的效果,综上,A选项正确。

    B、C、D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 第23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老舍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

    A.祥子
    B.秦二爷
    C.祥林嫂
    D.祁老人

    答案:C
    解析:
    祥林嫂是鲁迅作品《祝福》里的人物。祥子是《骆驼祥子》里的人物,秦二爷是《茶馆》里的人物,祁老人是《四世同堂》里的人物。

  • 第24题:

    在我国宪法中既属于权利,也属于义务的,包括:①劳动;②抚养;③教育;④结婚。下列哪种选项正确?

    •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