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全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 源
第1题: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C项理解原文错误
第2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第3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太阳风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
B·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主要存在于炽热的地心、地下岩石和大气层中
C.小彗星是由冰组成的
D.地球上的水到底来自哪里,目前科学界尚未定论
第4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电磁波的同步性使光的强度极大
B.爱因斯坦1924年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原子激光”研制成功的依据
C.原子激光和普通物质的区别在于原子激光已经成为有秩序的粒子
D.原子激光将用于更尖端更前沿的科学技术
第5题:
数字签名技术是将( )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
A.摘要
B.大纲
C.目录
D.引言
第6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宇宙膨胀理论有力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正确性
B.宇宙膨胀如果是事实,那便证明它过去是聚合状态
C.微波背景辐射现象证明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正确性
D.微波背景辐射呈低温状态,可见是大爆炸的遗迹
第7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土壤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之一
B.土壤被污染后,有害物质被植物吸收,然后被动物吃进去,我们就吃到了有毒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了
C.土壤污染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等其他环境问题
D.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2题:
家乡老宅的门槛寄托着作者淡淡的乡愁
要留住传统就要放慢建新拆旧的脚步
跨越门槛就像人生道路的一次次选择
涂有黄金底色的门槛是家乡的独特印记
第13题:
A.水
B.火
C.瓦斯
D.断层
第14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人体内,受流感病毒侵害的器官是上下呼吸道
B.流感病毒沿上呼吸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
C.患感冒后,呼吸道的自然防卫能力就会丧失
D.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虽然少见但病死率高
第15题: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第16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太阳风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
B.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主要存在于炽热的地心、地下岩石和大气层中
C.小彗星是由冰组成的
D.地球上的水到底来自哪里,目前科学界尚未定论
第17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膨胀理论有力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正确性
B.宇宙膨胀如果是事实,那便证明了它过去是聚合状态
C.微波背景辐射现象证明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正确性
D.微波背景辐射呈低温状态,可见是大爆炸的遗迹
第18题: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对文段中“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B.从澳大利亚吹来的沙尘 C.地球上空的传送带——风 D.沙尘暴中的物质材料
第19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3~26 题。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 呢? 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 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 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 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 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 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 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 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 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 世纪70 年代以 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 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技项目和技 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异向性的战略 思想。
第23题:“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和应用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粮食储备用于(),(),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它突发事件等情况。
第23题:
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较高
计划制订的详尽周到
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工作环境稳定,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