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题目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惩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盲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 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下面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项是( )。 A.《诗经》在古代是经,被用作封建教化的工具,在现代则是诗 B.本文共提到《诗经》的三种作用,即: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用于封建教化 C.“献诗陈志”与“赋诗言志”都是从诗歌可以表情达意的角度说明《诗经》的作用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D.《诗经》经历了一个从乐歌到“经”再到诗的发展历程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诗三百”指的不是()。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C乐府诗

    D古诗三百首


    B,C,D

  • 第2题:

    研究《诗经》的人分为两派,一派把诗当成“经”,则另一派把诗当成什么?()

    • A、曲
    • B、歌
    • C、诗
    • D、经

    正确答案:C

  • 第3题:

    《诗经》里的国风、大雅、小雅、颂被合称为“四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诗经》原本叫《诗》,或《诗三百》,被称为“经”始于()

    • A、春秋末年
    • B、战国时期
    • C、西汉
    • D、宋朝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以下说法中,()不是关于《诗经》的采集与编订的。

    • A、采诗说
    • B、献诗说
    • C、删诗说
    • D、唱诗说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 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
    • 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 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 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以下哪个不是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

    • A、王官采诗说
    • B、公卿献诗说
    • C、孔子删诗说
    • D、民众献诗说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以下说法中,()不是关于《诗经》的采集与编订的。
    A

    采诗说

    B

    献诗说

    C

    删诗说

    D

    唱诗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诗三百”指的不是()。
    A

    《诗经》

    B

    唐诗三百首

    C

    乐府诗

    D

    古诗三百首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是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
    A

    王官采诗说

    B

    公卿献诗说

    C

    孔子删诗说

    D

    民众献诗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早在《诗经》里已经出现描写园林风景的诗。请问是以下哪首诗?()
    A

    《鹤鸣》

    B

    《鱼藻》

    C

    《谷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诗”,其中三家先后亡佚,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
    A

    《鲁诗》

    B

    《齐诗》

    C

    《韩诗》

    D

    《毛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诗经》在先秦,常称为()

    • A、诗经
    • B、诗
    • C、诗三百
    • D、诗三百零五篇

    正确答案:B,C

  • 第14题: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


    正确答案:《庄子·天运》

  • 第15题:

    早在《诗经》里已经出现描写园林风景的诗。请问是以下哪首诗?()

    • A、《鹤鸣》
    • B、《鱼藻》
    • C、《谷风》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以小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 (1)《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 (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 (3)《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 讨论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


    正确答案: 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
    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
    即便是在婚嫁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于情感的重视。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婚后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也同样是传神之作。全诗以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美好的婚姻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
    至于弃妇诗,则直接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所经历的痛苦遭遇。《诗经》中有多首弃妇的诗篇,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卫风·氓》,诗中的“氓”以其貌似忠厚的样子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但是当他把妻子和她的财物一同娶到家里之后就现出了原形。可怜的女主人公毫不嫌弃他的贫穷,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对她的负心、虐待以至最后的抛弃。这使得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的折磨。全诗以叙事为线索展开抒情,同时夹以议论,细致地描述了自己从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从当初被骗到最后被弃时的心灵痛苦,全方位地展示当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她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 第17题:

    《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书中写道“诗礼簪缨之族”中的“诗礼”是指什么?

    • A、四书五经
    • B、《诗经》
    • C、《易经》
    • D、《诗经》和《三礼》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填空题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著作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不过《诗经》被称为经始见于()。

    正确答案: 《庄子·天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爱情诗与婚姻诗是《诗经》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请大家认真阅读导读教材中选注的爱情婚姻诗篇,以小组形式讨论下列问题: (1)《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情感内容。 (2)《诗经》爱情婚姻诗的艺术成就。 (3)《诗经》爱情婚姻诗的社会文化价值。 讨论之后,请选取其中一个问题,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六百字左右的小文章,作为本次作业的书面材料。

    正确答案: 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这些诗篇产生的时代,初期封建社会制度已日趋形成,但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在,故尔纵然有男女结合需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但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终究使男女恋情有了滋生的土壤,这也是爱情诗篇产生的必要条件。如《郑风·出其东门》,是一个男子思念女子的诗篇。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郑风·叔于田》,写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
    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心理。
    即便是在婚嫁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于情感的重视。如《郑风·女曰鸡鸣》,写婚后夫妻间的幸福和谐生活,也同样是传神之作。全诗以对话的方式写来,暖意融融,温情无限,把一对夫妇和睦美好的婚姻生活描绘得无以复加。
    至于弃妇诗,则直接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所经历的痛苦遭遇。《诗经》中有多首弃妇的诗篇,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卫风·氓》,诗中的“氓”以其貌似忠厚的样子骗取了女主人公一往情深的思恋和最终的以身相许,但是当他把妻子和她的财物一同娶到家里之后就现出了原形。可怜的女主人公毫不嫌弃他的贫穷,婚后任劳任怨地操持家务,得到的回报却是“氓”对她的负心、虐待以至最后的抛弃。这使得女主人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受到极大的折磨。全诗以叙事为线索展开抒情,同时夹以议论,细致地描述了自己从相恋到被弃的过程,生动地表达了自己从当初被骗到最后被弃时的心灵痛苦,全方位地展示当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她们的婚姻生活,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诗经》本称《诗》或《诗三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诗经》里的国风、大雅、小雅、颂被合称为“四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研究《诗经》的人分为两派,一派把诗当成“经”,则另一派把诗当成什么?()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A

    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

    B

    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C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D

    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