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5日,胡某未经批准,在住宅周围安装电网,8月1日胡某自行拆除。2006年3月1日公安机关根据举报证实了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胡某的行为不予处罚B.胡某的行为应予处罚C.公安机关可以酌情决定是否给予处罚D.胡某自动拆除,可减轻处罚

题目

2005年7月5日,胡某未经批准,在住宅周围安装电网,8月1日胡某自行拆除。2006年3月1日公安机关根据举报证实了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胡某的行为不予处罚

B.胡某的行为应予处罚

C.公安机关可以酌情决定是否给予处罚

D.胡某自动拆除,可减轻处罚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80.A【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而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本案中应从2005年8月1日算起,至2006年3月1日已逾6个月,所以对胡某的行为应不予处罚。故选A。
更多“2005年7月5日,胡某未经批准,在住宅周围安装电网,8月1日胡某自行拆除。2006年3月1日公安机关根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二)

    交通局局长胡某,因涉嫌贪污和挪用公款而被人民检察院立案侦察,并被羁押。后胡某被批准取保候审。请分析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75.下列人员中,可以作为保证人的有()。

    A.胡某无经济来源的父母

    B.胡某在某公司任经理的妻子

    C.胡某上初中的儿子

    D.胡某在某公司任职的姐姐


    正确答案:B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与本案无牵连;(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 第2题:

    某日,胡某将自行车放在自家楼下的车棚里,潘某趁人不备将其偷走,并以市场价格卖给了不知情的孙某。之后,胡某认出了自己的自行车,并要求孙某返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孙某善意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胡某无权要求孙某返还
    B:胡某只能要求潘某赔偿损失
    C:孙某不能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
    D:潘某与孙某应对胡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C
    解析: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要求占有人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取得对标的物的占有,以督促所有人谨慎地选择对方当事人(如承租人、保管人)。如果占有人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取得占有,则善意第三人不能取得原物的所有权。本题中,尽管孙某对自行车系赃物不知情,为善意第三人,但因为潘某系偷盗取得自行车的占有,而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所以孙某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能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胡某作为所有权人有权要求其返还,正确答案为C。

  • 第3题:

    胡某因受贿罪被某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并被依法取保候审。在侦查期间,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变更为逮捕,则应当()。

    • A、由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胡某
    • B、由公安机关决定逮捕胡某
    • C、由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胡某
    • D、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胡某

    正确答案:A,D

  • 第4题:

    2005年7月5日,胡某未经批准,在住宅周围安装电网,8月1日胡某自行拆除。2006年3月1日公安机关根据举报证实了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胡某的行为不予处罚
    • B、胡某的行为应予处罚
    • C、公安机关可以酌情决定是否给予处罚
    • D、胡某自动拆除,可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胡某(男,48岁),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在侦查期间,胡某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问:公安机关应如何计算胡某的羁押期限?


    正确答案: 对胡某的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如果胡某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以按其自报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 第6题:

    某县公安机关收到胡某控告魏某对其强奸的材料,经审查后认为魏某没有强奸的犯罪事实。县公安机关应当如何处理?()

    • A、不予立案,并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胡某
    • B、告知胡某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 C、如已立案的撤销案件
    • D、告知胡某撤回控告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某派出所突击检查胡某经营的娱乐城,胡某向正在赌博的人员通风报信,派出所突击检查一无所获。派出所民警将胡某带回调查,得到胡某的供述。派出所据此决定对胡某拘留10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作出拘留决定前,胡某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 B、派出所对胡某作出拘留决定违法
    • C、只有胡某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也可对胡某作出处罚决定
    • D、若胡某不服提起诉讼,公安机关应暂缓执行拘留决定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胡某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被公安机关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侦查期间,胡某聘请初某为其辩护律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初某会见胡某无需经侦查机关许可
    • B、初某会见胡某时有权要求不被监听
    • C、侦查期间初某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
    • D、初某会见胡某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果农胡某为防止苹果被盗,在果园周围私拉电网,导致戴某偷果时触电,经抢救无效身亡。胡某对戴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 B、过于自信的过失
    • C、直接故意
    • D、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某日,胡某将自行车放在自家楼下的车棚里,潘某趁人不备将其偷走,并以市场价格卖给了不知情的孙某。之后,胡某认出了自己的自行车,并要求孙某返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孙某善意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胡某无权要求孙某返还

    B

    胡某只能要求潘某赔偿损失

    C

    孙某不能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

    D

    潘某与孙某应对胡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正确答案: C
    解析:
    《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据此,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要求占有人是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取得对标的物的占有,以督促所有人谨慎地选择对方当事人(如承租人、保管人)。如果占有人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取得占有,则善意第三人不能取得原物的所有权。本题中,尽管孙某对自行车系赃物不知情,为善意第三人,但因为潘某系偷盗取得自行车的占有,而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所以孙某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不能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胡某作为所有权人有权要求其返还。

  • 第11题:

    多选题
    胡某在打工期间与同事张某因搬运材料问题发生口角。张某扬言下班要找人殴打胡某,并提前离厂。胡某从同事处得知张某的扬言后即准备两根钢筋条并磨成锐器后藏在身上。胡某下班时,刚走出工厂大门,就被张某纠集的朋友邱某拦下,要把胡某拉到路边,胡某不从,邱某遂打了胡某两个耳光。胡某遭殴打后随即掏出一根钢筋条朝邱某左胸部刺去,并转身逃跑。经法医鉴定,邱某为重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胡某的行为应认定为正当防卫

    B

    胡某的行为应认定为防卫过当

    C

    胡某的防卫行为属于“造成重大伤害”

    D

    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胡某遭受的不法侵害,仅是一般的拳掌殴打,并不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故其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第12题:

    单选题
    吕某与胡某在饭馆吃饭期间与人发生争吵,在斗殴中吕某用椅子将对方一人砸倒,此人次日经抢救无效死亡。二人被公安机关拘留,经检察院批准以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逮捕。检察院在审查起诉过程中,认为胡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将胡某释放,胡某提出赔偿请求。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A

    公安机关赔偿,因公安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的胡某实施了逮捕

    B

    人民检察院赔偿,因胡某没有犯罪事实而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C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作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D

    公安机关赔偿拘留期间的损失,检察机关赔偿逮捕期间的损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国家赔偿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在本案中,应由人民检察院赔偿,人民检察院为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

  • 第13题:

    果农胡某为防止苹果被盗,在果园周围私拉电网,导致戴某偷果时触电,经抢救无效身亡。胡某对戴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答案:D
    解析: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是“希望”结果发生,则是直接故意;若是“放任”结果发生,则是间接故意。本题中,胡某对自己私拉电网可能会造成人死亡持“放任态度”,因此属于间接故意。

  • 第14题:

    某交通局局长胡某,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多项罪名而被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并羁押在侦查期间,胡某聘请了律师刘某为其提供法律帮助请回答以下题
    在本案中,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胡某在取保候审期间严重违反有关规定,需要变更为逮捕措施的,则下列何种说法正确?

       A.由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胡某

       B.由公安机关决定逮捕胡某

      C.由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胡某

       D.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胡某


    答案:A,D
    解析:
    AD。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8条的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的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本案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批准逮捕,AD项当选。

  • 第15题:

    简要案情:2009年5月24日,胡某将刘某杀害后逃离现场。公安机关于同年6月3日6时对胡某执行拘传,在刑警大队的二楼讯问室。办案民警李某立即对胡某进行讯问。第一次讯问时,李某直接问胡某:“你是怎么杀害刘某的?”胡某拒不承认犯罪。李某就不让胡某吃饭和休息,并于6月3日13时至6月5日下午对胡某持续进行了讯问,迫使胡某交代了作案经过。6月5日晚,民警将犯罪嫌疑人胡某送到看守所羁押。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律师邱某接受胡某家属的委托,担任辩护人。胡某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翻供,拒不承认其在公安机关的供述。检察机关根据这一情况,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邱某便事先找到证人严某,引诱严某按照胡某翻供的情况作证。公安机关再次核查时,严某按照胡某翻供的情况作了假证。邱某的行为构成何罪?检察院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期限是多少?检察院可以退查几次?


    正确答案: 构成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期限是1个月,检察院可以退查2次。

  • 第16题:

    胡某(男,48岁),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在侦查期间,胡某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公安机关应如何计算胡某的羁押期限?


    正确答案:对胡某的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如果胡某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以按其自报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 第17题:

    简要案情:2009年5月24日,胡某将刘某杀害后逃离现场。公安机关于同年6月3日6时对胡某执行拘传,在刑警大队的二楼讯问室。办案民警李某立即对胡某进行讯问。第一次讯问时,李某直接问胡某:“你是怎么杀害刘某的?”胡某拒不承认犯罪。李某就不让胡某吃饭和休息,并于6月3日13时至6月5日下午对胡某持续进行了讯问,迫使胡某交代了作案经过。6月5日晚,民警将犯罪嫌疑人胡某送到看守所羁押。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律师邱某接受胡某家属的委托,担任辩护人。胡某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翻供,拒不承认其在公安机关的供述。检察机关根据这一情况,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邱某便事先找到证人严某,引诱严某按照胡某翻供的情况作证。公安机关再次核查时,严某按照胡某翻供的情况作了假证。根据案情描述,公安机关在办理本案中,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并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公安机关在办理本案中有以下几点错误:
    (1).讯问地点错误。因为讯问室不能设在二楼以上。
    (2).讯问犯罪嫌疑人仅一名侦查人员错误。讯问时应不得少于两名侦查人员。
    (3).民警李某直接问胡某:“你是怎么杀害刘某的?”错误。因为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再提出问题。
    (4).拘传从6月3日至6月5日错误,超过了12个小时。
    (5).审讯时不让犯罪嫌疑人休息、吃饭,继续进行讯问达48个小时,涉嫌刑讯逼供。
    (6).拘传犯罪嫌疑人不能送到看守所羁押。只有被拘留和逮捕的,才能送至看守所羁押。

  • 第18题:

    胡某(男,48岁),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在侦查期间,胡某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公安机关应如何计算胡某的羁押期限?


    正确答案: 对胡某的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如果胡某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可以按其自报姓名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 第19题:

    胡某因涉嫌刑讯逼供罪被S县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并交由S县公安局N派出所负责执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胡某如需要离开S县,N派出所批准前应当征得S县人民检察院同意
    • B、胡某工作单位发生变动,应当在24小时以内向N派出所报告
    • C、胡某如果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由S县人民检察院决定没收保证金或对保证人罚款
    • D、胡某未经S县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正确答案:A,B

  • 第20题:

    公安机关办理胡某赌博案件,在对胡某的赌资实施扣押时,当场向胡某交付了扣押决定书,因扣押决定书中已经载明扣押物品的情况,故不用向胡某另行交付扣押清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胡某因故意杀人而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胡某承认自己故意杀人,因为他早就看不惯被害人。而胡某的哥哥则向侦查人员提出:胡某自与女友分手后,一直精神不正常,多次无缘无故地在家闹事。公安机关聘请有关医院的医生对胡某的精神状态作了鉴定。另外,公安人员从胡某家中搜出了沾有血迹的菜刀一把。问:在本案中,属于言词证据的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胡某的供述;
    ⑵胡某哥哥的话;
    ⑶对胡某的精神病鉴定结论;
    ⑷对菜刀上的血迹所作的鉴定结论。

  • 第22题:

    多选题
    胡某因受贿罪被某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并被依法取保候审。在侦查期间,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变更为逮捕,则应当()。
    A

    由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胡某

    B

    由公安机关决定逮捕胡某

    C

    由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胡某

    D

    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胡某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果农胡某为防止苹果被盗,在果园周围私拉电网,导致戴某偷果时触电,经抢救无效身亡。胡某对戴某死亡的主观心理态度是()。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过于自信的过失

    C

    直接故意

    D

    间接故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