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42岁的张女士离婚两年了,有个16岁的女儿,读高二。前夫是中专同学,离婚原因是前夫性格内向,不愿意沟通,两个人共同的话题越来越少。女儿上初二之后,为了给女儿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夫妻开始分居,很少有机会过夫妻生活。女儿升高中考试结束后,两个人就办理了离婚手续,女儿由张女士抚养。一年前张女士经人介绍认识了刘先生,他是技术管理人员,48岁,妻子因车祸去世,有一个上大二的儿子。两个人相处半年后,都感觉对方善良脾气好,且都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就决定结婚。没想到新婚不到半年就开始争执不断,张女士发现丈夫总背着自己给其儿子攒钱,经济收入不透明;对女儿的关心不够,对死去的妻子总是念念不忘,还拿她的优点和自己的弱点相比较;不主动做家务,常常在外面应酬,对家庭越来越不关心;还常常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这让张女士开始迷惑,自己是否选错了人,是否应该结束第二次婚姻。张女士对于第二次婚姻应抱有()态度
第5题:
张女士婚后经常遭受丈夫的暴力。她的丈夫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拳脚相加,张女士遭受到的暴力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严重。一次张女士带着满身伤痕到社会工作服务站求助,指着脖子上的勒痕说她丈夫企图用绳子勒死她,她拼命挣脱才跑了出来。这时社会工作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第6题:
支持张女士再婚的想法,让张女士不要介意女儿的反对
支持张女士女儿的想法,为了女儿社工反对张女士再婚
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此事,帮助他们沟通共同商定
社工告诉张女士将此事缓一缓以后再说
第7题:
适当保持距离
将继子女视为亲子女一样对待
试图取代孩子生父母的地位
考虑与伴侣关系再做决定
第8题:
经济问题
与前配偶间的关系问题
继子女的抚养费问题
家庭成员沟通问题
第9题:
平等原则
自由原则
民主协商原则
信任原则
第10题:
悄悄离开,不让张女士知道,等时间久了再告诉张女士
结案前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介入工作的过程,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在结案之前,告诉张女士结案时间,让她有心理准备
逐渐减少与张女士的接触
不告诉张女士结案的事情,慢慢地与张女士疏远让她独立
第11题:
王先生的转业费
婚后王先生买给张女士的钻戒
张女士购置的一套家具
王先生的稿费收入
王先生叔叔遗留的房屋
第12题:
帮助张女士分析自身性格缺陷
肯定张女士曾经为挽救婚姻所作的努力
告诉张女士生男生女并不存在过错,不必过分自责
表达对张女士作为单亲母亲的尊重与敬佩
介绍张女士参加单亲母亲支持小组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张女士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小飞生活。最近,张女士认识了一位陈先生,双方感觉不错,有意结合,可是却遭到了小飞的强烈反对。张女士想请社工帮她出个主意,社工的适当做法是()。
第16题:
张女士婚后与丈夫十分恩爱,但随着女儿的出生,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婆婆就闹着让儿子与张女士离婚,张女士与婆婆多次解释也无效果,最后与丈夫离了婚,独自抚养女儿。最近张女士回想此事,常常感到自责和无助。向社会工作者小刘求助。下列小刘的做法中体现了性别视角的有()。
第17题:
感受张女士的痛苦,陪同她一起哭泣
告知现代社会婚外情现象很普遍,不用太担心
讲某妇女离婚后生活更幸福的故事,引导张女士向她学习
倾听张女士诉说痛苦感觉,给予情感支持
第18题:
再婚后的夫妻各自要为不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子女负担一定的抚养教育费用
要负担双方父母的赡养费用
要负担再婚后生活在一起的继子女的抚养费用
再婚后夫妻一方死亡后的财产继承问题
第19题:
给当事人带来挫败感、孤独感和伤痛感
经济收入会减少
离婚后的人际交往范围会减少
是一种解脱
第20题:
清醒的认识到刘先生的优点和缺点
把自己的经济收入完全交给刘先生支配
不怀疑,不放弃,坚信再婚一定能幸福,积极解决问题
避讳刘先生再提及亡妻
第21题:
深入了解事情的情况,鼓励张女士作出决定
为了孩子的利益,反对张女士再婚
让张女士先散心,把事情放一段再说
为了张女士的幸福,支持张女士再婚
第22题:
帮助张女士反思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肯定张女士之前为维护婚姻所做的努力
告诉张女士生男生女并不是她的错,不必过分自责
表达自己对此张女士独自承担家庭责任所付出努力的钦佩
介绍张女士参加单亲妈妈支持小组,学习照顾女儿的技巧
第23题:
第24题:
促进张女士父亲的潜能
促进张女士父亲的正常生活
促进张女士父亲的发展
推动社区对张女士父亲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