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案例:
小军,1 5岁,其父亲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辛辛苦苦养他这么大,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我怎么会有问题?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
社会工作者:“那你今天来找我,最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母亲:“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
社会工作者:“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接案会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本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会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
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会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在会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
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
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社会工作者在会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离家出走的问题。
4.
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然而在会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应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提示】
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接案会谈任务的清楚了解和实际执行的判断,此题出的很巧妙,但考察的是教材中的客观知识点,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回答此问题,关键在于对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李女士,您刚才说了那么多,您认为最让您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呢?
李女士,我很理解您作为家庭妇女的不容易
李女士,遇到这些问题,您通常的应对方法是什么呢?
李女士,我听说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您的儿子把聪明用在学习上会怎样呢?
第9题:
对质
澄清
建议
忠告
第10题:
同理
摘要
对焦
澄清
第11题:
澄清
摘要
同理心
对焦
对质
第12题:
问明明:哪个盒子没装礼物?
问亮亮:你会准确告诉我哪个盒子装礼物吗?
问明明:亮亮会告诉我哪个盒子装礼物?
问亮亮:明明会告诉我哪个盒子没装礼物?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小亮,男,19岁,现独自在外租房生活,未与其父母居住在一起。小亮的父母都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家长,对小亮的要求比较高,一直希望他能够考入一所重点大学,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小亮的母亲身体不是很好,在其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将大部分关爱都投注在母亲的身上,导致小亮与父母之间交流较少,彼此很生疏。上个月,小亮的母亲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因儿子自高考失利后就一直将自己关在家中,一年多来基本只与电脑为伴,拒绝与外界沟通,有沉迷网络的倾向。小亮的父母为儿子的这种状态感到非常焦虑与无助。 问题:1.请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与预估。2.简述此案例的工作总体目标、具体目标。3.对案主小亮需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第20题:
服务大众
注重个别化原则
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待人真诚和守信
第21题:
同理
反映
对质
澄清
第22题:
给儿子买书包
儿子年龄很小
帮朋友带孩子
想送别人礼物
第23题:
引导
摘要
同理心
对焦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