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为了帮助服务对象顺利面对服务工作的结束,社会工作者应当( )。
A.预先告诉服务对象结束的时间
B.制定服务活动
C.巩固服务对象认识的改变
D.将自己的家庭地址告诉服务对象
E.鼓励服务对象表达结案时的情绪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社工陈某在采用精神分析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服务对象是自己儿子所在单位的主管。面对这种情况,陈某应该()。
第7题: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是( )
第8题: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技巧中的()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服务对象所面对的处境,把自己置于服务对象的位置上体会服务对象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第9题:
面谈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的过程。
第10题:
社会工作者单向地给予服务对象某种服务
社会工作者是绝对的专家,服务对象只能服从
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直接告诉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双方合作、共同面对与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是指路人,服务对象是跟从者
第11题:
社会工作者要将服务对象看做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
不能因服务对象的种族、性别、职业、信仰等因素而拒绝提供服务
接纳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
接纳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的一种认同
第12题:
巩固服务成果
制定详细的社会服务计划
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
询问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的信息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在心理社会模式的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中,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为()。
第18题:
社会工作者陈某在采用精神分析技术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现服务对象是自己儿子所在单位的主管。面对这种情况,陈某应该( )。
第19题:
在个案工作的结案阶段,为了帮助服务对象理性面对服务的结束,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做法有()。
第20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进行社会服务时,事先了解服务对象的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以便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第21题:
双方合作,共同面对与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是指路人,服务对象是跟从者
社会工作者单向地给予服务对象某种服务
社会工作者是绝对的专家,服务对象只能服从
第22题:
积极主动
感同身受
自我披露
提供信息
第23题: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
具有文化敏感性
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
第24题:
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
双方职责
双方角色
服务对象需求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