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罗大佑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是反映都市茫然感、疏离感与浓重的乡愁之间的冲撞。
第4题:
年老夫妇可能会认为妻子患病后失去煮食或处理家务的能力,他们便要入住护老院。他们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可能有()
第5题:
病人发生自我概念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 )
第6题:
“疏离感”
第7题:
疾病造成应激反应损伤病人的自主感和自负感
病人对自己控制生命的能力缺乏信心
无助感和依赖感增强
自我价值降低
自尊心降低
第8题:
个人的无力感源于环境的压迫
社会环境中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阻碍,使人们无法实现权能
受助者是有能力和潜能的
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
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和生活空间
第9题:
焦虑
情感的压抑
孤独
人际的疏离感
第10题:
增强权能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第11题:
政治无力感
政治无意义感
政治无规范感
政治孤立感
政治疏远感
第12题:
无力感
疏离感
无助感
无用感
失去自控感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可能和压力有关的情绪是()。
第16题:
患有“离退休综合症”的老人,通常会有()
第17题:
一位长期受到丈夫虐待的女士,产生了强烈的无助感,对丈夫的暴力失去了反抗能力。作为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来帮助这位女士。
第18题:
政治疏离感包括()。
第19题:
无力感
无用感
无助感
无望感
无奈感
第20题:
无力感
无用感
无助感
无望感
第21题: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的障碍使人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不缺乏权能。却表现为缺乏权能
个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与改变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服务对象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第22题:
入住护老院会失去独立感、自由自主感和安全感
失去他们自理能力
失去夫妇间的亲密关系
失去个人生存机会
第23题:
鼓励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以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
向服务对象输入权能
改变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
改善服务对象消极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