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是一个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孩子,每次爷爷看到另一边没有车过来打算闯红灯的时候都会被周周阻止。周周的道德价值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  )。A.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D.“好孩子”定向阶段

题目
周周是一个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孩子,每次爷爷看到另一边没有车过来打算闯红灯的时候都会被周周阻止。周周的道德价值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  )。

A.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D.“好孩子”定向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周周是一个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的孩子,每次爷爷看到另一边没有车过来打算闯红灯的时候都会被周周阻止。周周的道德价值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属于认知派的观点。()


    正确答案:对

  • 第3题: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德育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缺乏道德意志。

  • 第4题:

    简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论述。


    答案:
    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存在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括两个阶段:①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3)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两个阶段: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取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取向阶段: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在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正、平等、个人的尊严、良知、良心、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了追踪研究,并细化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分析这三个水平的时候,可以将三个水平与皮亚杰提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起来。在分析这六个阶段的时候,要明晰每一个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

  • 第5题:

    12岁的红红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于是将其交给老师,老师想办法联系到钱包的主人。红红因此受到失主和老师的表扬,并被评为三好学生。自此,红红更加积极地帮助别人,老师和家长、邻居都夸红红是个懂事的孩子。红红的道德价值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  )阶段。

    A.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
    B.“好孩子”定向
    C.相对功利取向
    D.普遍性伦理准则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9~15岁的儿童属于习俗水平,他将习俗水平划分为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以及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两个阶段。处在“好孩子”定向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照这种要求去思考。红红的道德价值及表现即属于这一阶段。

  • 第6题: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①第一水平:前习俗道德水平(学前至小学低中年级)——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 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包括惩罚与服从阶段(第一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第二阶段)。②第二水平:习俗道德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至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包括好孩子道德观(第三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第四阶段)两个阶段。③第三水平:后习俗道德水平(青年末期开始)——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包括社会契约理论(第五阶段)和全面的道德原则(第六阶段)两个阶段。

  • 第7题:

    MRI可看到胎盘的时期是()

    • A、6周 
    • B、7周 
    • C、8周 
    • D、9周 
    • E、10周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是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发展阶段。

    • A、前道德阶段
    • B、好孩子定向阶段
    • C、自律阶段
    • D、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 E、社会约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B,D,E

  • 第9题:

    9岁的小明看到动画片中小偷在偷东西,就对妈妈说,好孩子不应该偷东西,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明的道德发展处在()。

    •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 B、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 C、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 A、习俗水平
    • B、前习俗水平
    • C、后习俗水平
    • D、道德水平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水平。
    A

    前习俗

    B

    习俗

    C

    后习俗

    D

    社会契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科尔伯格认为大部分的成年人都处于___________道德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习俗水平

  • 第14题:

    以下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理论是根据美国社会的情况作出的划分
    B.该理论中的每个阶段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必经阶段,且具有不可逆性
    C.科尔伯格认为人的各个道德发展阶段持续的时间不一致
    D.科尔伯格的理论反映出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

  • 第15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

    答案:A
    解析: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习俗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好孩子”取向阶段;(2)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 第16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是儿童道德判断的第()阶段。

    A.二
    B.四
    C.三
    D.六

    答案:B
    解析:
    通过大量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三个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第二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二阶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

  • 第17题:

    6岁的妞妞一次在妈妈生气的时候亲了妈妈一下,结果却被妈妈狠狠地推开,从此妞妞便再也不敢亲妈妈了。这体现了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 )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惩罚与服从定向
    C.“好孩子”定向
    D.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

    答案:B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6岁的妞妞属于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表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妞妞的行为即是这一阶段的一种体现。

  • 第18题:

    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是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人,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 第19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 第20题:

    “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水平。

    • A、前习俗
    • B、习俗
    • C、后习俗
    • D、社会契约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糖化血浆白蛋白的测定体现了几周前的血糖水平()。

    • A、4周
    • B、8周
    • C、10周
    • D、6周
    • E、2周

    正确答案:E

  • 第22题:

    填空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 “道德两难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是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中的道德发展阶段。
    A

    前道德阶段

    B

    好孩子定向阶段

    C

    自律阶段

    D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E

    社会约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