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题目
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相似考题
更多“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洗护用品公司为了调查某产品的包装更换效果,进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选取甲超市为实验组,乙超市为控制组,两组实验前、实验后的数据(单位:箱)分别为2000、2800;1800、2400。则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为()箱。

    A:800
    B:600
    C:400
    D:200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该实验的试验变数效果=实验组变动结果一控制组变动结果=(2800-2000)-(2400-1800)=200(箱)。

  • 第2题:

    实验者想要研究比赛前一个月强化训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将两组长跑运动员随机分配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一个月强化训练,而控制组只接受一般训练,最后两组进行比赛测量成绩,发现控制组不但比实验组成绩好,还远远高于自身平时水平,这是实验过程中出现了(  )

    A.约翰亨利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顺序效应

    答案:A
    解析:
    约翰亨利效应指对照组在与实验组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其行为反应超出原有水平的现象。该设计就是控制组在与实验组的共同比赛中超常发挥,造成了实验误差。

  • 第3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

    A.1.3
    B.1.2
    C.1.0
    D.1.1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题中,实验组得分增加1.3分,控制组得分增加0.2分。所以实验刺激净效果应为1.3-0.2=1.1分。 本题主要是对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进行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前后测控制组的设计原理和相关数据的含义。

  • 第4题:

    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准实验政计
    D.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为评估针对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干预项目,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社区的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则无上述安排。半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该指标分别为10%和18%,可以认为干预是有效的。此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A.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B.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C.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D.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A
    解析: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和简单时间序列设计是准实验设计的两种类型。其中,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就是发现一个与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析。题中,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这两个社区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没有安排,这种实验设计方法属于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 第6题:

    最基本、最典型旳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 A、不等控制组设计
    • B、单组前后测设计
    • C、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 D、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典型的实验设计方法是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照,分辨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关于实验组与控制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剌激的那一组对象
    • B、在任何一个实验设计中,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 C、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同样给予实验刺激
    • D、研究者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单选题
    某社区有40名酗酒者,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辅导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为评估针对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干预项目,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社区的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则无上述安排。半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该指标分别为10%和18%,可以认为干预是有效的。此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A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B

    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C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D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准实验设计分为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简单时间序列设计和多组时间序列分析3种类型。其中,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就是发现一个与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析。题中,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这两个社区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没有安排,这种实验设计方法属于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 第11题:

    单选题
    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题中的实验设计方法属于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 第12题:

    单选题
    最基本、最典型旳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A

    不等控制组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

    C

    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D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前后变化的差异就是干预效果。题干中提到的属于前后测控制组设计。行动研究和比较研究属于定性研究。

  • 第14题: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前提假设是

    A.实验组和控制组是同质的
    B.统计技术可以解决不进行前测造成的问题
    C.后测工具的信度较高
    D.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较高

    答案:A
    解析:
    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没有前测,它要求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之前是不存在差异的。

  • 第15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答案:D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 第16题:

    ()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

    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索罗门四组设计
    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答案:B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 第17题:

    最基本、最典型的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单组前后测设计

    C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D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D

  • 第18题:

    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

    • A、索罗门四组设计
    •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简述单一组实验设计与实验组+控制组的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
    只能实验组而没有控制组的一种简单实验方法,它是对同一对象在某种实验刺激作用前后的一种观察比较。
    实验组+控制组的实验设计:
    利用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的实验方法。

  • 第20题:

    单选题
    某研究者将某戒毒机构中的40名吸毒者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成员参加“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不接受任心理支持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实验设计包括()。
    A

    实验组和控制组

    B

    自变量和因变量

    C

    观察组和实验组

    D

    单测和后测

    E

    前测和后测


    正确答案: A,E
    解析: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组和控制组、自变量和因变量、前测和后测三对因素。【命题点拨】本题主要是对实验设计要素的考查。考生可结合实验常用类型记忆此知识点。

  • 第22题:

    单选题
    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

    准实验设计

    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
    A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B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C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

    D

    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最基本、最典型的教育实验设计类型是()
    A

    不等控制组设计

    B

    单组前后测设计

    C

    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D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