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由于年龄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害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社会工作者常采用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 )。
A.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B.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C.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D.强调语言的交流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游戏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年龄、性别、个性倾向性、能力等因素。
第4题:
社会工作者常采用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儿童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感觉和想法。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
第5题:
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的游戏是()
第6题:
学前儿童常玩不衰的扮演故事或童话中的人物的游戏,如《拔萝卜》《小兔子乖乖》《三只小猪》《彼德与狼》等称为()。
第7题:
生存
自我保护
发展
生命安全
第8题:
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强调语言的交流
第9题:
儿童的身体遭受到利器的有意划伤
儿童的精神和情绪遭受严重的伤害
儿童因成绩不好遭受父母的拷打和折磨
儿童怀孕
儿童遭受遗弃
第10题:
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强调非语言的交流
第11题:
语言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
表演游戏
交往游戏
第12题:
感知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第13题:
第14题:
经常采用儿童绘画教学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际体验法,联想法,范例法,游戏练习法等。
第15题:
()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第16题:
由于游戏是儿童的自发活动,游戏的内容是否适合儿童?游戏的材料是否安全?等问题都有着不可预知性,而且儿童缺乏认知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这是教师介入儿童游戏的()重要性表现。
第17题:
下列哪些行为对儿童的发生可以被认定为是在虐待儿童?()
第18题:
第19题: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结构游戏
有规则游戏
第20题:
感觉运动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第21题:
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强调语言的交流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