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工作者告诉父母运用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原则来教育孩子。在这个原则下,父母可以( )。
A.用处罚来减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B.用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孩子服从
C.用称赞来引导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喜欢的孩子
D.循循善诱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生的大事
第1题:
第2题:
下列哪种情况是属于父母使用权威不当?()
第3题:
为了帮助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工告诉父母运用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原则来教育孩子。在这个原则下,父母可以()。
第4题:
爱因斯坦从“低能儿”到“科学巨人”的成长过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第5题:
下列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父母教育方式是()。
第6题:
家庭为儿童人园做准备的正确做法是()
第7题:
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干预,帮助孩子在健康的养育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通过对父母的行为干预,帮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品行的榜样
通过司法介入,将孩子带离并寄养于品行良好的寄养家庭
对父母进行情绪干预帮助父母学习情绪控制
指导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宣泄途径,培养孩子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父母全面管理孩子的生活
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学习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第10题:
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生的大事
用处罚来减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用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孩子服从
用称赞来引导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喜欢的孩子
第11题:
用处罚来减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用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孩子服从本文
用称赞来引导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喜欢的孩子
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生的大事
第12题:
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愿望
培养孩子良好的识字能力
父母与孩子一起读儿歌
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能力
第13题:
父母的()意识,对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很有帮助。
第14题:
关于培养孩子良好自理习惯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15题:
对孩子的父母,哪种形式的诱因设置一般情况下最有效?()
第16题:
在幼儿入园后,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
第17题:
家庭中影响幼儿社会教育的因素主要是父母、祖父母、保姆、兄弟姐妹等。在这其中,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等都明显地影响着幼儿的社会学习。祖父母由于其爱孩子、阅历丰富、有耐心,对孩子稳教育定的情绪发展有益。但也容易出现“服务过度”、“保护过度”和要求孩子“安静过度的倾向。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也会对幼儿社会学习发生影响。
第18题:
对
错
第19题:
给父母讲述孩子成长计划
告诉父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告诉父母其他孩子全部拥有
告诉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品
第20题:
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精神
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寻找到兴趣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21题:
父母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对他们充满信心,积极鼓励他们,想方设法开发他们的智力,将他们引上成长之路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立,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品格
父母要教育孩子,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
父母要注意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讲究科学的家教方法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用处罚来减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用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孩子服从
用称赞来引导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喜欢的孩子
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生的大事
第24题:
用处罚来减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用父母的权威来要求孩子服从
用称赞来引导孩子成为父母心中喜欢的孩子
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学习是人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