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李娟,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水平。一直以来父母对她管教都非常严厉,但是教育手段十分单一,每每李娟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只会打骂,造成现在李娟对父母敬而远之,内心既脆弱又孤单。最近她认识了没有稳定工作的小张,并逐渐喜欢上他,于是李娟开始逃课跟小张约会,经常不完成作业,有时甚至彻夜不回家。父母对她加强了管束,而李娟却起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打算和小张到另外一个城市一起生活。父母对此很无奈,只能向社会工作者求助。针对李娟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有( )。
A.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B.与李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倾听李娟的内心想法
C.与李娟的男友交流,建议其男友劝说李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D.对李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现阶段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
E.与李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跟李娟交流、沟通,使李娟感到集体的温暖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今日人民网曝光了河北省武安市“爱心妈妈”李丽娟的双面人生。在武安当地因收养孤儿而闻名的“爱心妈妈”李丽娟,一直以来都是媒体的宠儿,也是社会的榜样,多年以来,她收养了几十位孤儿和残障儿童,帮助他们治病,抚养他们成人。然而今日当地市委却发布消息称,李丽娟因涉嫌敲诈勒索罪、扰乱社会秩序犯罪,目前已被刑事拘留,其名下存款高达2000余万元。最初始于爱心的李丽娟,终究还是没有抵御住金钱的诱惑,披着民间慈善的外衣,实则是利用民众的爱心敛财。随着“爱心妈妈”李丽娟双面人生的曝光,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民间的公益组织,然而始于爱心、终于违法的民间公益这也并非个案。对于披着慈善敛财的民间公益,请问你怎么看?
第8题:
2008年1月1日,在群山环抱的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下营村,一辆警车把32岁的李成会带走了。在西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李成会供述了她在2007年12月27日毒死女儿的经过。并交代了事情的经过:1996年,下营村的李成会嫁给了同村的张秀华为妻。他们的家庭情况相似,李成会的母亲是个哑巴,父亲在一次盖房子时被砸成伤残,而张秀华的父母也都是痴呆人。两年后,她们的大女儿张娜出生了。2002年,他们又生下了小女儿张娟。张娟是先天性脑瘫,浑身软绵绵的,不会走路和说话。几年来,为给张娟治病,李成会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2007年12月27日上午,李成会给张娟喂止咳糖浆时,公公指桑骂槐地说她不会生男孩。她感到非常委屈。李成会想,家9口人中有6人不是残疾就是痴呆,女儿的病也治不好,家中外债累累,生活看不到希望,遂产生了和女儿一起死的念头。于是,她把家中以前买的“3911”农药灌入张娟口中,看到女儿不停地呕吐,李成会就想,女儿把农药吐出后死不了,若自己死了,公公一家会嫌弃这个孩子,没人能照顾她。想到这儿,李成会放弃了自杀的想法,没想到下午张娟却死了。 2007年12月27日下午,在湖北十堰打工的张秀华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小女儿患脑充血死了。第二天,张秀华急匆匆回到老家。两天后,妻子告诉他,自己给女儿喂止咳糖浆时,误把农药灌入女儿口中,“反正女儿也死了,你想告就告吧”。然而,张秀华选择了沉默,知道真相的村民也是如此。 事发当天下午,几个村民在黄守军家玩,李成会抱着女儿张娟去串门。当时,大家看张娟呕吐得厉害,就劝她到村诊所看看,她就抱着女儿走了。途中,她第一次给女儿买了一包口香糖。有村民告诉村主任李明军,在李成会家闻到有农药味,李明军赶到后也闻到了农药味。这时,在村诊所里就诊的张娟口吐白沫、生命垂危,李明军急忙打“120”。救护车赶到时,张娟已经死亡。李明军等人在李成会家桌子上发现了外观差不多的2个瓶子,通过标签看到,一瓶是止咳糖浆,一瓶是"3911"农药。李明军问李成会是不是给女儿喂毒药了,她矢口否认。后来,李成会的亲属来了,说要私下解决。当天晚上,张娟被埋在了附近的山坡上。当地村民只是议论,出于同情没有人去告发。邻村的一个群众听说此事后,向西坪镇派出所报了案。2008年1月1日上午,西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开始调查取证。1月2日,经法医鉴定,张娟系中毒身亡。1月18日,李成会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西峡县人民检察院批捕。 在本案中,西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能收集到了哪几种证据?根据现有的证据能否认定李成会涉嫌故意杀人罪?
第9题:
小娟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
小娟对他人的知觉和评价
家人对小娟的知觉和评价
周围人对小娟的知觉和评价
小娟对自己所处物理环境的知觉和评价
第10题:
第11题:
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开展治疗,改善小娟的情绪问题
向小娟所在社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报告小娟目前情况
送小娟到丈夫工作地,由其丈夫照顾
转介给社区精神科医生,由医生做出评估
第12题:
正功能
负功能
显功能
隐功能
第13题:
八岁女孩小娟,父亲车祸身亡,母亲因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小娟。祖父母要求抚养小娟,但母亲以他们年纪太大为由拒绝,并将小娟送养给一位50岁单身男士。在小娟的收养抚养问题上,小娟母亲违反了收养法中( )原则。
A.家庭成员共同送养
B.单身男性收养女性的年龄差距
C.夫妻共同收养
D.死亡一方父母有优先抚养权利
第14题:
第15题:
李勇今年上初一,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一心希望他和哥哥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改变一生的命运。为了支持孩子读书,李勇的父母开了一个小饭馆,生意很好,每天都很忙,很少过问李勇兄弟俩的学习。李勇和哥哥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小学期间,李勇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写作业,父母也很欣慰,感觉自己再忙再累也值了。可是,李勇上初一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此很吃惊,后来发现李勇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有时甚至旷课。父亲于是痛打了李勇一顿,李勇向父母保证以后不再玩网络游戏了。但没过几天,李勇的手便开始痒痒起来,接着就是父亲的责打,但李勇却一犯再犯,屡教不改,成绩一直提不上来。于是李勇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给他钱,还经常训他。以后,李勇就几乎不上课,整天在外面玩耍。李勇的哥哥担心弟弟的未来,便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勇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2.假如你是李勇的哥哥求助的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这个个案后,你准备如何帮助李勇?
1.上述案例中,李勇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迷恋网络游戏成瘾;(2)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没有兴趣;(3)父母管教方法不当,亲子关系不良。
2.针对李勇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帮助方法有:
(1)先深入李勇的家庭了解家庭成员结构和成员关系、李勇的各个成长阶段、李勇与同学朋友的关系等;
(2)通过沟通,取得李勇的信任,逐渐了解李勇的心理特点和学校、社区对李勇现在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3)为李勇提供心理辅导,通过谈心对其进行疏导,让其明白自己正处于学习成长的阶段,需要回归校园接受教育,引导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4)协助李勇戒除网络游戏瘾,鼓励其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5)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按时给李勇辅导功课,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
(6)与李勇的父母沟通,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请他们多关心李勇,理解李勇的内心感受,改善亲子关系;
(7)建议学校和家长合作,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减少李勇及其他小朋友在营业性游戏厅玩游戏的机会。呼吁政策支持,关闭学校周边的游戏厅,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16题:
案例:
张强,男,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老师,从小父亲就对他特别严厉,即使张强只做错了一点小事也会被父亲打骂,而母亲一切听从父亲的决定,这令张强内心很难过,久而久之也就与父母的距离拉远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强认识了经营小饰品店的小娟,并在后来的交往中逐渐喜欢上了她。为了能经常在校外与小娟见面,他经常不做作业,甚至逃学,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在父母发现张强早恋后,立即对他加强管教,但张强却变得更叛逆,不听父母的劝告,想离开自己的父母,想要一个更独立的空间,因此,与父母大吵一架后决定要辍学搬出去与女友同住。
问题:
1.结合案例简要阐述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针对上述案例中张强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如何遵循青少年社会工作原则进行介入?
【答案要点】
1.
结合案例,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下:
青少年期是人生变化最多的时期,其在生理:心理方面不断成长,个人的心态及社会关系不断产生变化,青少年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家庭及社会角色也在每天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适应。多变、创新、反叛是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
从生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特点表现为体型迅速变化、身体内部机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产生性的冲动。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青少年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因此青少年的智力、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都呈现出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的结合、突变与渐变的统一等诸多特点,开始向往爱情,追求自主与独立性。
本案例中的张强正上高一,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荷尔蒙和性心理的驱使下,开始恋爱,遭遇父母干预后,提出离家出走,追求独立生活空间。
2.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使专业服务发挥效果:
(1)社会工作者以尊重的态度与张强接触并会谈,通过接纳、同感与其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了解其对父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看法,坚持“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张强拥有正确的行为认知,使其重视自己的学业,改正不做作业和不上学的行为。
(2)与张强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的父母明白早恋是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很容易发生的行为,理解张强因青春期而的造成的叛逆心理,并正确认识张强的早恋行为,不要把他的行为当做不可饶恕的错误,尝试接纳并理解张强的行为与想法,学习如何对青春期少年进行教育,平等地与张强多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要让父母意识到大骂孩子是对孩子尊严的践踏,要学习尊重孩子的价值与尊严。
(3)与张强的女友小娟进行交流,鉴于张强目前与父母之间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女友小娟的意见是张强更容易接受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与小娟充分沟通,建议由小娟劝说张强打消离家居住的念头,好好完成学业。
【提示】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青少年特点的了解和理解、对青少年社会工作原则的掌握和遵循,注意遵循青少年社会工作原则实施介入。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李某余早年丧妻,将儿子李某用、李某猛含辛茹苦地拉扯大。李某用与陈某世结婚后生下女儿李某娟。李某余本来可以安享晚年,可是他偏偏闲不住,在小镇上开了个小店修车,生意红红火火的。2000年5月,李某余病逝,留下修车积攒的10万元钱。李某用、李某猛未进行分割。李某用与妻子陈某世因感情不和于2001年六月离婚。2001年七月,李某用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李某娟要求继承其祖父李某余遗产中属于其父李某用应继承的分额,陈某世要求分割李某余遗产中属于自己的部分,均遭到李某猛的拒绝。李某娟、陈某世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遗产。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同意李某娟、陈某世要求分割遗产的请求。
第20题:
著有散文集《行走恩平》是恩平人()。
第21题:
买伞
回自己家
送王娟回家
找王娟的父母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