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不予临时救助的情形()
A.申请人拒绝配合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致使无法核实相关情况的
B.隐瞒家庭真实收入、财产、支出和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
C.通过赠予、转让等方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份额,或者放弃法定应得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和其他合法资产及收入的
D.经调查,家庭收入水平、家庭财产状况足以应对所遭遇的困难,具备自救能力的
E.当地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情形。
第2题:
第3题:
镇街人民政府应当自受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后,通过()等方式,对申请人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4题:
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进行调查的方式包括()。
第5题:
根据《合肥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算办法(试行)》(合民2014.12号)文件要求,申请救助家庭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应根据申请对象申请之前()个月的家庭(不含低保)经济状况确定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
第6题:
云南省农村低保对象的申请条件不包括()。
第7题:
社区委员会受管理审批机关委托采取()的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
第8题:
家庭收入状况
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
家庭财产状况
家庭隐私信息
第9题:
家庭收入与家庭财产
文化水平
道德观念
群众评价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
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和户籍状况
户籍状况,家庭人口和家庭财产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
第13题:
第14题:
家庭经济状况包括()
第15题:
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管理的。
第16题:
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为()。
第17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社会救助申请人的家庭收人和家庭财产进行调查的方式。
第18题:
对某市居民家庭收入状况进行调查,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第19题:
申请或者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家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申报()。
第20题:
静态
公平
恒定
动态
第21题:
家庭收入
家庭财产
文化水平
道德观念
群众评价
第22题:
入户调查
实地察看
邻里访问
电话访问
第23题:
入户查看
信函索证
邻里访问
人口普查
单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