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哪些对象可申请临时性救助?
第6题:
在个案工作的结案阶段,为了帮助服务对象理性面对服务的结束,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做法有()。
第7题: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某中学房屋坍塌,此时在社会工作者开展救助的时候,最主要的和需优先考虑的就是()。
第8题:
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人员和装备的作用,积极营救急待救助的人员,尽力消除险情和控制事态的发展,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9题:
协助申请救助
改善救治环境
协调医疗资源
强化社会支持
第10题:
积极主动
感同身受
自我披露
提供信息
第11题:
要确保服务对象的安全
运用优势视角来分析服务对象
积极参与社区重建
积极制订工作方案
第12题:
老人服务
社会救助服务
康复服务
家政服务
心理服务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社会救助有“不救不活”“不救难活”的说法,“急难”二字凸显了社会救助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在社会救助中要坚持社会工作伦理,将()作为服务的第一要义。
第18题: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技巧中的()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服务对象所面对的处境,把自己置于服务对象的位置上体会服务对象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第19题:
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间接帮助服务对象,属于介入行动中的()介入。
第20题:
认知行为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
增强权能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第21题:
服务对象的人身自由
服务对象的物质需求
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
服务对象的急需需要
第22题:
直接介入
间接介入
综合介入
临时介入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