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
B、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
C、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力的传递路线合理明确,并有多道抗震防线
D、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第1题:
A.选择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采取措施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B.采用规则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
C.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防中,墙肢作为第一道防线,先于连梁破坏
D.尽量不设缝、少设缝
第2题:
第3题:
怎样提高新建筑物抗震性能()
第4题:
下列关于结构抗震体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5题:
为什么多道抗震防线对抗震结构设计是必要的?
第6题:
下列属于概念设计的有()。
第7题:
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考虑的因素有( )。
第8题:
下面对高层钢结构设计要求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
建筑形状要求复杂,有利于抗震
建筑物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应尽可能的远离
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
非结构设计件应满足抗震要求
第11题:
合理选择场地
打好基础
选择抗震能力强的结构类型
符合抗震设计
第12题:
场地选择,原则时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
体形均匀规整,无论时在平面或立面上,结构布置都要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刚度、延性等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在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刚度的前提下,提高总体强度和延性使两个有效的抗震设防途径。
多道抗震防线。使结构具有多道支撑和抗水平力的体系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提高农民住房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应考虑()
第16题:
房屋抵御地震破坏的途径是:抗震设计、选择合适材料、采用有利的结构布局,保证施工质量,加强结构强度,避开不利地段。
第17题:
怎样使房屋抗震?
第18题:
抗震设计的概念设计包括( )。
第19题:
下列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
建筑形状力求简单、规则
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地远离
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
选择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传力明确,并有多道抗震防线
第21题: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消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
砌体结构在地震区一般适宜10层及10层以下的居住建筑
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和耗能能力
第22题: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避开不利的场地
建筑物形状力求简单、规则,平面上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靠近,以避免地震时发生扭转和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部位
选择技术先进又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地震力的传递路线合理明确,并有多道抗震防线
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连接部位具有较好的延性
非结构构件与承重结构的连接要满足一般的技术要求
第23题:
结构体系应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可考虑多道抗震防线。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强梁弱柱型,以防止形成柱子倒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