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3-1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问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题目

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3-1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问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相似考题
更多“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3-1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问联系和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知某教务管理系统有下列关系模式(带下划线的属性是主码):

    系(系号,系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入学日期,正常毕业日期,所在系号)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开课系号,教师号)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教师(教师号,姓名,职称,所在系号)

    ①请根据给出的关系模式画出该系统的E-R图,图中忽略实体集的属性,但如果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有属性则需要给出联系属性。

    ②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该系统需要满足下列需求:

    一门课程可由多名教师讲授,一名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

    请根据以上需求修改关系模式,仅列出有改动的关系模式,并使每个关系模式满足3NF。


    正确答案:系(系号系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入学日期正常毕业日期所在系号)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开课系号先修课) 教授(课程号开课系号教师号)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教师(教师号姓名职称所在系号) [解析] 本小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范式的理解以及应用情况。3NF即第三范式是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他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系(系号,系名)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入学日期,正常毕业日期,所在系号)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开课系号,先修课) 教授(课程号,开课系号,教师号)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教师(教师号,姓名,职称,所在系号) [解析] 本小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范式的理解以及应用情况。3NF,即第三范式是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他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

  • 第2题:

    试题三(共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学校拟开发一套实验管理系统,对各课程的实验安排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

    每个实验室可进行的实验类型不同。由于实验室和实验员资源有限,需根据学生人数分批次安排实验室和实验员。一门含实验的课程可以开设给多个班级,每个班级每学期可以开设多门含实验的课程。每个实验室都有其可开设的实验类型。一门课程的一种实验可以根据人数、实验室的可容纳人数和实验室类型,分批次开设在多个实验室的不同时间段。一个实验室的一次实验可以分配多个实验员负责辅导实验,实验员给出学生

    的每次实验成绩。

    1.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学时、授课学期和开课的班级等信息;实验信息记录该课程的实验进度信息,包括:实验名、实验类型、学时、安排周次等信息,如表3-1所示。

    4.学生的实验课程总成绩根据每次实验的成绩以及每次实验的难度来计算。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阶段收集的信息,设计的实体联系图(不完整)如图3-1所示。

    【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完成的实体联系图,得出如下关系模式(不完整):

    【问题1】(5 分)

    补充图3-1中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问题2】(8 分)

    根据图3-1,将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生成的关系模式中的空(1)~(6)补充完整。对所有关系模式,用下划线标出各关系模式的主键。

    【问题3】(2 分)

    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 3-1 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间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正确答案:
    课程与班级之间的联系1分,联系的类型0.5分班级与学生之间的联系1分,联系的类型0.5分实验、实验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1分,联系的类型0.5分实验、实验员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及类型0.5分问题2(8分)(1)课程编号,班级号(1分)(2)实验编号,课程编号(1分)(3)实验编号,批次号,安排学期,实验室编号,实验员编号(1.5分)(4)实验员编号,实验员姓名(1分)(5)学号,班级号(1分)(6)实验编号,学号(1分)其它关系模式主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院系,实验学时)(0.5分)班级(班级号,专业,所属系)(0.5分)实验室(实验室编号,地点,开放时间,可容纳人数,实验课类型)(0.5分)

  • 第3题:

    教学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教师: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 这些实体间的联系如下:一个教师只讲授一门课,一门课可由多个教师讲授,教师通过任课与课程建立联系,联系的属性有班级和人数;一个学生可以学习多门课程,一门课程有多个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习与课程建立联系,得出成绩。请画出教师、学生、课程的实体联系(E—R) 图,并构造其关系数据模型。


    教学反馈系统

  • 第4题:

    试题二(共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学校拟开发一套实验管理系统,对各课程的实验安排情况进行管理。

    【需求分析】

    一个实验室可进行多种类型不同的实验。由于实验室和实验员资源有限,需根据学生人数分批次安排实验室和实验员。一门课程可以为多个班级开设,每个班级每学期可以开设多门课程。一门课程的一种实验可以根据人数、实验室的可容纳人数和实验类型,分批次开设在多个实验室的不同时间段。一个实验室的一次实验可以分配多个实验员负责辅导实验,实验员给出学生的每次实验成绩。

    (1)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学时、授课学期和开课的班级等信息;实验信息记录该课程的实验进度信息,包括:实验名、实验类型、学时、安排周次等信息,如表2-1所示。

    【概念模型设计】

    根据需求阶段收集的信息,设计的实体联系图(不完整)如图2-1所示。

    【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完成的实体联系图,得出如下关系模式(不完整):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院系,实验学时)

    班级(班级号,专业,所属系)

    开课情况( (1) ,授课学期)

    实验( (2) ,实验类型,难度,学时,安排周次)

    实验计划( (3) ,实验时间,人数)

    实验员( (4) ,级别)

    实验室(实验室编号,地点,开放时间,可容纳人数,实验类型)

    学生( (5) ,姓名,年龄,性别)

    实验成绩( (6) ,实验成绩,评分实验员)

    【问题1】(6 分)

    补充图2-1中的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问题2】(6 分)

    根据图2-1,将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生成的关系模式中的空(1)~(6)补充完整并用下划线指出这六个关系模式的主键。

    【问题3】(3分)

    如果需要记录课程的授课教师,新增加“授课教师”实体。请对图 2-1 进行修改,画出修改后的实体间联系和联系的类型。


    正确答案:

  • 第5题:

    假设有如下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情况: Ⅰ教师实体与学生实体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导师联系 Ⅱ学生实体与课程实体之间存在多对多的选课联系 Ⅲ教师实体与课程实体之间存在一对一的授课联系 则能用层次模型表示的是()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


    车间和工人;科室和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