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总价为1000万元,合同工期为12个月,合同中无可调价条款,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辨识认识到该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通货膨胀、硬件设备价格上涨、人工费上涨、付款拖延。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上述4种风险各自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估计值如下表所示。试衡量该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损失总额约为多少?约占合同额总价的百分比为多少?

题目

阅读下列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总价为1000万元,合同工期为12个月,合同中无可调价条款,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辨识认识到该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通货膨胀、硬件设备价格上涨、人工费上涨、付款拖延。

通过专家调查法得到,上述4种风险各自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估计值如下表所示。

试衡量该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面临的风险损失总额约为多少?约占合同额总价的百分比为多少?


相似考题

1.阅读下面关于风险监理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问题2,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某监理公司负责招标阶段、实施阶段和设备采购阶段的监理工作,工程工期11个月,设计齐全。该公司副经理出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该项目的主要设备由业主采购,实施B单位为总承包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组建了直线职能制监理组织机构。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预备会上强调了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责成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如下。1.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是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并列的一个独立部分;(2)风险管理是为目标控制服务的;(3)从早期开始就要进行风险管理,否则难以保证目标规划的合理性;(4)风险对策强调的是被动控制。2.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风险的两个基本点(1)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风险大;(2)目标的现实性。3.风险管理过程的5个方面(1)风险识别;(2)进度风险;(3)风险对策决策;(4)安全风险;(5)检查。4.信息系统工程风险从风险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信息系统工程风险:(1)进度风险;(2)安全风险;(3)风险评价;(4)实施决策。5.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表述(1)实际投资超过计划投资;(2)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3)实际质量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4)目标的明确性。6.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1)风险目标管理与业主的总体目标一致;(2)目标的现实性;(3)建设过程安全;(4)目标的层次性。专业监理工程师为了使业主的风险降到最低,建议总监理工程师在招标阶段采用可调价格合同。如果你是总监理工程师,请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请问哪些条款是正确的?哪些条款是错误的?请把错误的条款改正确。

3.试题 2(15 分)阅读下面关于风险监理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 1 和问题 2。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某监理公司负责招标阶段、实施阶段和设备采购阶段的监理工作,工程工期 11 个月,设计齐全。该公司副经理出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该项目的主要设备由业主采购,实施 B 单位为总承包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组建了直线职能制监理组织机构。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预备会上强调了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责成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如下:1、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是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并列的一个独立部分。(2)风险管理是为目标控制服务的。(3)从早期开始就要进行风险管理,否则难以保证目标规划的合理性。(4)风险对策强调的是被动控制。2、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的两个基本点是信息系统工程风险大和目标的现实性。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进度风险、风险对策决策、安全风险、检查五个方面。4、从风险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信息系统工程风险可分为:进度风险、安全风险、风险评价、实施决策。5、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表述为:(1)实际投资超过计划投资;(2)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3)实际质量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4)目标的明确性。6、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当满足以下几点:(1)风险目标管理与业主的总体目标一致;(2)目标的现实性;(3)建设过程安全;(4)目标的层次性。专业监理工程师为了使业主的风险降到最低,建议总监工程师在招标阶段采用可调价格合同。[问题 1](12 分)如果你是总监理工程师,请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哪些条款正确的?哪些条款是错误的?请把错误的条款改为正确的。[问题 2](3 分)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议的可调价格合同,可以把业主的风险降到最低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计算各类风险可能造成的期望损失值(风险量计算只考虑潜在损失而不考虑可能的效益)。 (1)通货膨胀风险的期望损失(R1): R1=0.×20+0.4×30+0.3×45+0.1×60=4.0+12.0+13.5+6.0=35.5(万元) (2)人工费上涨风险的期望损失(R2): R2=0.5×0+0.3×35+0.15×52+0.05×70=0+10.5+7.8+3.5=21.8(万元) (3)硬件设备价格上涨风险的期望损失(R3): R3=0.6×20+0.25×32
计算各类风险可能造成的期望损失值(风险量计算只考虑潜在损失,而不考虑可能的效益)。 (1)通货膨胀风险的期望损失(R1): R1=0.×20+0.4×30+0.3×45+0.1×60=4.0+12.0+13.5+6.0=35.5(万元) (2)人工费上涨风险的期望损失(R2): R2=0.5×0+0.3×35+0.15×52+0.05×70=0+10.5+7.8+3.5=21.8(万元) (3)硬件设备价格上涨风险的期望损失(R3): R3=0.6×20+0.25×32
更多“ 阅读下列关于风险管理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总价为1000万元,合同工期为12个月,合同中无可调价条款,风险管理人员通过风险辨识认识到该信息系统工程项”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列关于项目进度控制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某信息系统项目合同工期为23个月,其施工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时间单位:月)

    该施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多少?为确保本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施工进度计划中哪些工作应为重点控制对象?为什么?


    正确答案:计算工期为23个月。重点控制工作为A、B、E、H、I、K因为它们是关键工作总时差为零。
    计算工期为23个月。重点控制工作为A、B、E、H、I、K,因为它们是关键工作,总时差为零。

  • 第2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问题2,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某信息系统工程网络计划如下图所示,建设方要求工期为26周。

    该工程的计划工期为多少?如果不满足建设方要求,而且H工作只能压缩1周,如何调整?


    正确答案:该工程的关键路径为A-E-H-I计划工期为28周比建设方要求多2周不满足建设方的工期要求可将④~⑦⑦~⑧工作各压缩1周这样工期就调整为26周。
    该工程的关键路径为A-E-H-I,计划工期为28周,比建设方要求多2周,不满足建设方的工期要求,可将④~⑦,⑦~⑧工作各压缩1周,这样工期就调整为26周。

  • 第3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 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城市双创平台成立后,拟建设中小企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问题1】(4分)
    结合案例,请问活动A和活动C的历时分别是多少。【问题2】(8分)请补充完整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双代号网络图。



    【问题3】(4分)
    请给出关键路径和项目总工期


    答案:
    解析:
    【问题1】A历时:13、 C历时:16【问题2】依据各活动紧前紧后关系,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如下:



    补充:大家还应该学习时标网络图的绘制,在2019年的考试,大家需要关注时标网络图相关知识点,例如,如果将本题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则答案就如下:




    【问题3】关键路径:ABDFGHI 总工期为131

  • 第4题:

    阅读下面关于风险监理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和问题2。

    [说明]

    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某监理公司负责招标阶段、实施阶段和设备采购阶段的监理工作,工程工期11个月,设计齐全。该公司副经理出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该项目的主要设备由业主采购,实施B单位为总承包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组建了直线职能制监理组织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在监理预备会上强调了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责成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如下:

    1.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是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并列的一个独立部分。

    (2)风险管理是为目标控制服务的。

    (3)从早期开始就要进行风险管理,否则难以保证目标规划的合理性。

    (4)风险对策强调的是被动控制。

    2.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的两个基本点是信息系统工程风险大和目标的现实性。

    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1)风险识别、(2)进度风险、(3)风险对策决策、(4)安全风险、(5)检查5个方面。

    4.从风险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信息系统工程风险可分为:(1)进度风险、(2)安全风险、(3)风险评价、(4)实施决策。

    5.信息系统工程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表述为:

    (1)实际投资超过计划投资;

    (2)实际工期不超过计划工期;

    (3)实际质量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

    (4)目标的明确性。

    6.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当满足以下几点:

    (1)风险目标管理与业主的总体目标一致;

    (2)目标的现实性;

    (3)建设过程安全;

    (4)目标的层次性。

    专业监理工程师为了使业主的风险降到最低,建议总监工程师在招标阶段采用可调价格合同。

    如果你是总监理工程师,请审查专业监理工程师制定的风险管理方案:哪些条款正确的?哪些条款是错误的?请把错误的条款改为正确的。


    正确答案:1. (1)不正确。正确的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将以上六方面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内容综合而成的独立部分。 (2)正确风险管理是为目标控制服务的。 (3)正确从早期开始就要进行风险管理。 (4)不正确正确的是:风险对策强调的是主动控制。 2. (1)正确建设工程风险大。 (2)不正确这是确定风险目标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是:参建各方均有风险但各方风险不同。 3. (1)、(3)、(5)正确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 (2)、(4)错误这是建设工程风险的分类。正确的是:风险评价、实施决策。 4. (1)、(2)正确这是建设工程风险的分类。 (3)、(4)不正确这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正确的是:质量风险投资风险。 5. (1)不正确正确的是: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 (2)、(3)正确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目标。 (4)不正确这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要求。 6. (1)、(2)、(4)正确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要求。 (3)不正确、这是建设工程风险目标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目标的明确性。
    1. (1)不正确。正确的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是将以上六方面与风险管理有关的内容综合而成的独立部分。 (2)正确,风险管理是为目标控制服务的。 (3)正确,从早期开始就要进行风险管理。 (4)不正确,正确的是:风险对策强调的是主动控制。 2. (1)正确,建设工程风险大。 (2)不正确,这是确定风险目标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是:参建各方均有风险,但各方风险不同。 3. (1)、(3)、(5)正确,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 (2)、(4)错误,这是建设工程风险的分类。正确的是:风险评价、实施决策。 4. (1)、(2)正确,这是建设工程风险的分类。 (3)、(4)不正确,这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内容,正确的是:质量风险,投资风险。 5. (1)不正确,正确的是: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 (2)、(3)正确,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目标。 (4)不正确,这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要求。 6. (1)、(2)、(4)正确,是风险管理目标的基本要求。 (3)不正确、这是建设工程风险目标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目标的明确性。

  • 第5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监理单位承担了某机房、网络和软件开发项目全过程的监理工作。

    该工程合同工期为22个月,承建单位制定的初始项目实施网络计划如图3-1所示(时间单位:月)。

    (1)请指出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径,说明该网络计划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

    (2)请计算C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正确答案:(1)该网络计划的关键路径是A→E→L→P(或者1→2→6→8→11→12):由此得出计算工期是22个月与合同工期一致因此该网络计划是可行。 (2)工作C的最早开始时间为4最迟开始时间为10因此总时差为10-4=6;工作 D的最早开始时间是6因此工作C的自由时差为6-6=0。
    (1)该网络计划的关键路径是A→E→L→P(或者1→2→6→8→11→12):由此得出计算工期是22个月,与合同工期一致,因此,该网络计划是可行。 (2)工作C的最早开始时间为4,最迟开始时间为10,因此总时差为10-4=6;工作 D的最早开始时间是6,因此工作C的自由时差为6-6=0。 解析:请指出网络计划中的关键路径,说明该网络计划是否可行并简述理由,并计算C的TF、FF。网络图的计算是常见的考点,考生应当掌握六时标注法的计算。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CPM就应运而生了。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只有项目网络中最长的或耗时最多的活动完成之后,项目才能结束,这条最长的活动路线就叫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组成关键路径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其通常做法是:
    (1)将项目中的各项活动视为有一个时间属性的节点,从项目起点到终点进行排列。
    (2)用有方向的线段标出各节点的紧前活动和紧后活动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方向的网络图。
    (3)用正推法和逆推法计算出各个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晚开始时间、最早完工时和最迟完工时间,并计算出各个活动的时差。
    (4)找出所有时差为零的活动所组成的路线,即为关键路径。
    (5)识别出准关键路径,为网络优化提供约束条件。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持续时间决定了项目的工期,关键路径上所有活动的持续时间总和就是项目的工期。
    (2)关键路径上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关键活动,其中任何一个活动的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工时间的延迟。
    (3)关键路径上的耗时是可以完工的最短时间量,若缩短关键路径的总耗时,会缩短项目工期;反之,则会延长整个项目的总工期。但是,如果缩短非关键路径上的各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也不至于影响工程的完工时间。
    (4)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是总时差最小的活动,改变其中某个活动的耗时,可能使关键路径发生变化。
    (5)可以存在多条关键路径,它们各自的时间总量肯定相等,即可完工的总工期。
    (6)关键路径是相对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在采取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之后,关键路径有可能变为非关键路径,而非关键路径也有可能变为关键路径。
    从图中可以看出关键路径是1→2→6→8→11→12,计算工期等于22个月,符合合同工期。
    ● 自由时差的计算
    自由时差是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工作i-j的自由时差用FFi-j表示。
    工作自由时差等于该工作的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减去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再减去本工作的持续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工作的自由时差小于等于其总时差。因此,工作D的最早开始时间是6,则工作C的自由时差为6-6=0。
    ● 总时差的计算
    总时差是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工作i-j的总时差用TFi-j表示。
    工作总时差等于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减最早开始时间。因此,工作C的最早开始时间为4,最迟开始时间为10,则总时差为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