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房建设中,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请指出机房可分为哪几个区?
第1题:
A、会客区
B、主机房
C、辅助区
D、支持区
第2题:
● 关于计算机机房安全保护方案的设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32) 。
(32)
A.某机房在设计供电系统时将计算机供电系统与机房照明设备供电系统分开
B.某机房通过各种手段保障计算机系统的供电,使得该机房的设备长期处于7*24小时连续运转状态
C.某公司在设计计算机机房防盗系统时,在机房布置了封闭装置,当潜入者触动装置时,机房可以从内部自动封闭,使盗贼无法逃脱
D.某机房采用焊接的方式设置安全防护地和屏蔽地
第3题:
机房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中枢,其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下关于机房建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房建设中两相对机柜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B.机房照明一般采用无眩光多隔栅灯,主机房照度不小于200LUXC.机房交流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D.机房的设备供电和空调供电可共用 1个独立回路
第4题:
第5题: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方式的确定,应根据()等因素,因地制宜的确定。
第6题:
关于计算机机房安全保护方案的设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用于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时,其灭火浓度宜采用()。
第8题:
监控中心设备宜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
第9题:
通信导航监视设施的雷电防护应采取分区保护的措施。重要机房及设备宜置于()。
第10题:
第11题:
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通信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的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灭火浸渍时间应采用5min
第12题:
5%
6%
7%
8%
第13题:
● 某单位依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设计该单位的机房,在该单位采取的下述方案中,(22)是不符合该规范的。
(22)
A.整个机房由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四个功能区组成
B.主机房内计划放置15台设备,设计使用面积65平米
C.除主机房外,还设置了辅助区,辅助区面积是主机房面积的 10%
D.主机房设置了设备搬运通道、设备之间的出口通道、设备的测试和维修通道
试题(22)分析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中的相关要求如下:
4.2机房组成
4.2.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组成应根据系统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宜由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行政管理区等功能区组成。
4.2.2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电子信息设备的数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并应预留今后业务发展需要的使用面积。在对电子信息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可按下式确定:
1当电子信息设备已确定规格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4.2.2-1)
式中A——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可取5~7;
S——电子信息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电子信息设备尚未确定规格时,可按下式计算:
A=F’N (4.2.2-2)
式中F——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3.5~5.5(m2/台);
N——主机房内所有设备(机柜)的总台数。
4.2.3辅助区的面积宜为主机房面积的0.2~1倍。
4.2.4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m2/人计算;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有人长期工作的房间面积,可按5~7m2/人计算。
4.3设备布置
4.3.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备布置应满足机房管理、人员操作和安全、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由以上规范可知,“辅助区面积是主机房面积的10%”不符合该标准的第4.2.3条之要求。因此正确答案应选C。
参考答案
(22)C
第14题:
在计算机机房中,产生尘埃及废物的设备应远离对尘埃敏感的设备,并宜集中布置在靠近机房的()处。
A.进风口
B.排风口
C.回风口
D.通风口
第15题:
第16题:
在计算机机房中,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机房计算机设备?()
第17题: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方式的确定,应根据电信机房的规模、安装设备的结构程式以及()布置的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第18题:
在机房区域分区中,空调系统的分区与()分区一致。
第19题:
新建OLT设备机房时,机房的市电引入宜采用();并应在便于移动油机驳接处设置移动油机备用电电源转接盒。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或成本较高时,机房引入电源也可采用()源。
第20题: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七氟丙烷的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
第21题:
生产区.辅助区
生产区.监控区
电源区.空调区
人民银行区.外管局区
第22题:
主控设备区
供电设备区
监视设备区
操作控制设备区
人员休息区
第23题:
5.8%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