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关于缓冲技术的说法: ①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原因包括:缓和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②一般从磁盘中开辟一块区域作为缓冲区。 ③缓冲可分为单缓冲、双缓冲和循环缓冲。 ④Spooling系统用到了缓冲技术。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个。
A.0
B.1
C.2
D.3
第1题: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是缓解______和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第2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操作系统中利用缓冲技术实现设备的I/O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处理机与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I/O中断次数
B.使CPU可以从I/0操作中解脱出来,由缓冲区来实现相应操作
C.由缓冲区中的一段程序来模拟I/O操作,使FO操作可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
D.为I/O专门开辟一段内存区,别的程序不能访问该地址空间,提高了I/O访存速度
第4题:
为了缓和CPU-9F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提高两者的并 行性,操作系统的设计采用( )来实现。
A.并行技术
B.通道技术
C.缓冲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
第5题:
下列关于设备的缓冲区和缓冲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缓冲区起到了缓解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系统中有多个缓冲区,但只有一个缓冲池
C.一个缓冲池可能包含多个缓冲区
D.一个缓冲区可能包含多个缓冲池
第6题:
第7题:
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的原因是(),从而提高CPU、通道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减少CPU被中断的次数。
第8题:
引入缓冲技术,有效地改善了系统CPU与I/O设备之间()不匹配的情况,也减少了I/O设备对CPU的(),简化了中断机制,节省了系统开销。
第9题:
采用缓冲技术既能够协调()大小与物理块大小不一致的问题,又能够缓解()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第10题: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第11题:
缓和CPU和I/O设备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和放宽对CPU响应时间的限制
提高CPU和I/O设备间的并行性
节省系统内存
第12题:
第13题:
A 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 减少中断CPU次数,放宽对中断响应的要求
C 提高CPU、通道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D没有必要
第14题:
由于CPU向打印机输出数据的速度远远高于打印机的工作速度,未缓解CPU和打印机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可采用( )。
A.通道技术
B.缓冲技术
C.spooling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
第15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虚拟设备是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变换为若干个逻辑设备,供若干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
B.Spooling系统主要由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两部分组成
C.缓冲技术是用来在两种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输信息时平滑传输过程的常用手段
D.缓冲技术主要是缓和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的差异、减少中断CPU的次数和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而引入的
第16题:
缓冲技术用于( )。
A.缓冲处理器与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提供主、辅存接口
C.提高设备利用率
D.扩充相对地址空间
第17题:
引进高速缓冲存储(Cache)技术是为了解决( )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A.内存与外存
B.CPU与内存
C.CPU与外存
D.主机与外部设备
第18题:
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引入缓冲的原因()。
第19题:
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CPU与设备之间的并行程度。
第20题:
在设备I/O中引入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内存。
第21题:
下面的叙述中,()不是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机制的主要原因。
第22题:
加快I/O的速度
改善CPU与I/O之间速度不匹配的情况
加快文件读写的速度
加快磁盘读写的速度
第23题:
缓冲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蓄洪大响应时间的限制
减少CPU对I/O控制的干预
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