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中的注释是为了提高可读性而加入的,它不影响程序实现的功能。编译程序在(9)阶段删除掉源程序中的注释。
A.词法分析
B.语法分析
C.语义分析
D.代码优化
第1题:
程序的注释是为了提高程序可读性而加入的,它不影响程序实现的功能。编译程序在(44)阶段删除掉源程序中的注释。
A.词法分析
B.语法分析
C.语义分析
D.代码优化
第2题:
关于编译程序进行词法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词法分析主要是扫描源程序并识别记号,指出出错行号
B.词法分析阶段过滤掉了源程序中的注释
C.词法分析阶段单词间的空白被过滤掉了
D.词法分析阶段对制表或回车换行字符不作处理
第3题: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区别是( )。
A.编译程序能生成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不能
B.解释程序能生成目标程序,而编译程序不能
C.解释程序能加工汇编语言源程序,而编译程序不能
D.编译程序能工作在交互方式下,而解释程序不能
第4题:
编译程序的最终目标是( )。
A.发现源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B.改正源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C.将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D.将某一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另一高级语言程序
第5题:
以下关于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都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都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 C.编译程序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解释程序则不然 D.编译程序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而解释程序反之
第6题:
下列关于Visual Basic注释语句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注释语句是非执行语句,仅对程序有关内容起注释作用,它不被解释和编译
B.注释语句可以放在代码的任何位置
C.注释语句是以“”开始的
D.代码中加入注释语句的目的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第7题:
编写源程序时在其中增加注释,是为了( )。
A.降低存储空间的需求量B.提高执行效率C.推行程序设计的标准化D.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第8题:
●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的不同之处是(15) 。
(15)
A.解释程序不需要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而是直接分析源程序的语义并产生目标代码
B.编译程序不需要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而是直接分析源程序的语义并产生目标代码
C.编译程序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代码,而解释程序则产生源程序的目标代码
D.编译程序生成源程序的目标代码,而解释程序则不产生源程序的目标代码
第9题:
第10题:
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目标程序是汇编语言程序,则源程序的执行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11题:
汇编语言源程序变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是经()来实现的。
第12题:
解释程序
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
目标程序
第13题:
A、文件注释
B、函数注释
C、功能注释
D、程序注释
第14题:
在C源程序中,/*与*/之间的注释信息也被编译,但对程序运行运果不发生影响。( )
第15题: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释语句是非执行语句,仅对程序的有关内容起注释作用,它不被解释和编译
B.注释语句可以放在代码中的任何位置
C.注释语句不能放在续行符的后面
D.代码中加入注释语句的目的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第16题:
编译程序进行词法分析时不能______。
A.过滤源程序中的注释
B.扫描源程序并识别记号
C.指出出错行号
D.查出拼错的保留字(关键字)
第17题:
以下关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的编译和解释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编译程序不参与用户程序的运行控制,而解释程序则参与
B.编译程序可以用高级语言编写,而解释程序只能用汇编语言编写
C.编译方式处理源程序时不进行优化,而解释方式则进行优化
D.编译方式不生成源程序的目标程序,而解释方式则生成。
第18题:
编写C程序时通常为了提高可读性而加入注释,注释并不参与程序的运行过程。通常,编译程序在( )阶段就会删除源程序中的注释。
A.词法分析 B.语法分析 C.语义分析 D.代码优化
第19题:
下图是编制程序的一般步骤,对应于空缺1、2、3、4、5的步骤正确的是(2)。
A.数据、编译程序、错误信息、源程序、目标程序
B.数据、源程序、错误信息、编译程序、目标程序
C.源程序、数据、错误信息、编译程序、目标程序
D.源程序、编译程序、错误信息、目标程序、数据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编译程序的功能是()。
第23题:
在编写程序时,注释能够增强程序的可读性,并不影响程序的运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