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用性等都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可移植性反映出把一个原先在某种硬件或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软件移植到另一个硬件或软件环境下,使该软件也能正确地运行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 (47) 。可维护性通常包括 (48) 。通常认为,软件维护工作包括改正性维护、 (49) 维护和 (50) 维护。其中 (49) 维护则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51) 是指当

题目

●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用性等都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可移植性反映出把一个原先在某种硬件或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软件移植到另一个硬件或软件环境下,使该软件也能正确地运行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 (47) 。可维护性通常包括 (48) 。通常认为,软件维护工作包括改正性维护、 (49) 维护和 (50) 维护。其中 (49) 维护则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51) 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做合适的处理。

(47) A.使用方便性

B.简洁性

C.可靠性

D.设备不依赖性

(48) A.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

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

(49) A.功能性

B.扩展性

C.合理性

D.完善性

(50) A.合理性

B.完善性

C.合法性

D.适应性

(51) A.可用性

B.正确性

C.稳定性

D.健壮性


相似考题
更多“●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用性等都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

    可移植性是指将一个原先在某种特定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软件移植到另一个硬件或软件的环境下,使得该软件也能正确运行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1)。

    可维护性通常包括(2)。通常认为,软件维护工作包括正确性维护、(3)维护和(4)维护。其中(5)维护则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者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5)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来作合适的处理。

    A.使用方便性

    B.简洁性

    C.可靠性

    D.设备不依赖性


    正确答案:D

  • 第2题:

    以下关于软件可维护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可维护性( )”

    A.是衡量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特性
    B.不受软件开发文档的影响
    C.是软件开发阶段各个时期的关键目标
    D.可以从可理解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行性、可移植性等方面进行度量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维护知识点。通常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有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和可修改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维护人员理解软件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采用良好的编程风格有助于提高软件的易理解性。可测试性:可测试性是指测试和诊断软件错误的难易程度。可修改性:可修改性是指修改软件的难易程度

  • 第3题:

    【单选题】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的目标包括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效率等,以下对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近年来,程序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B.程序的效率与可维护性及可理解性是正相关的

    C.程序的运行效率越高越好

    D.程序的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实用性;先进性;可拓展性;开放性;安全可靠性

  • 第4题:

    ● 软件可维护性的特性中相互促进的是(21) 。

    (21)

    A.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

    B.可理解性和可移植性

    C.效率和可修改性

    D.效率和结构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14394—2008》,在软件生存周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计划阶段,为强调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需要完成的活动是 ( ) 。

    A.编制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纲
    B.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
    C 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概要设计
    D.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分配

    答案:B
    解析:
    根据《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4394—2008》下列原文:“本标准按GB 8566划分软件生存周期。强调各个阶段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4.1.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一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制订初步项目开发计划,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要求及经费,并列入合同。4.1.2需求分析阶段——将合同的技术内容细化为具体产品需求。分析和确定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目标,制订大纲及其实施计划。4.1.3概要设计阶段——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目标分配,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概要设计,并明确对相似设计的具体要求。”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