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试验中,第一组被试验者摄取了大量的人造糖,第二组则没有吃糖。结果发现,吃糖的人比没有吃糖的人认知能力低。这一试验说明,人造糖中所含的某种成分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支持上述结论?
A.在上述试验中,第一组被试验者吃的糖大大超出日常生活中的摄入量。
B.上述人造糖中所含的该种成分也存在于大多数日常食物中。
C.第一组被试验者摄取的糖的数量没有超出卫生部门规定的安全范围。
D.两组被试验者的认知能力试验前是相当的。
E.两组被试验者的人数相等。
第1题:
有一项科学实验,设置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实验者摄取大量维生素C,第二组实验者没有摄取维生素C。结果发现,摄取大量维生素C的人比没有摄取维生素C的人对于流感有更强的抵抗力。这一实验表明,维生素C会影响人对流感的抵抗力。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 两组被实验者的人数相等
B. 两级被实验者对流感的抵抗力在实验前是相当的
C. 第一组被实验者摄取的维生素C大大超出日常生活摄取的量
D. 这项研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做出的
本题的结论是:维生素C会影响人对流感的抵抗力,C项在一定程度上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但是与B项相比较,B项对结论的支持力度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题:
针对脑部胶质瘤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病率,美国的罗斯公司研制出一种专门用于术后化疗的新药X,在临床试验中与传统的化疗药物y加以比较,分别在同类70个脑部胶质瘤晚期术后患者中分两组使用,每组35人,第一组用药物y,第二组用药物X。但两年后的统计结果却是每组都有20人死亡。因此,新药X并没有更好的疗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在死亡的20人中,第一组的平均寿命比第二组小三岁。
B.在死亡的20人中,第一组的平均死亡月份比第二组早三个月。
C.在活着的人中,第一组的比第二组的病情更严重。
D.在活着的人中,第一组的比第二组的更年长。
第3题:
灵敏度是指
A.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
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C.筛检阴性者中真正成为非病人的可能性
D.试验检出阴性的病人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
E.筛检方法能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阳性的能力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葡萄糖耐量试验常用于DM的诊断。关于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原理,错误的是()
第12题: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比第二组的人数多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与第二组的平均年龄不同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裸耳听力测验成绩高于第二组
第一组试验参与者中父母从事音乐工作的比例较高
第13题:
有90个病人,都患难治病T,服用过同样的常规药物。这些病人被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第一组服用治疗T的试验药物W素,第二组服用不含W素的安慰剂。10年后的统计显示,两组都有44人死亡。因此,试验药物W素是无效的。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A.在上述死亡病人中,第二组的平均死亡年份比第一组早两年 B.在上述死亡病人中,第二组的平均寿命比第一组小两岁 C.在上述活着病人中,第二组的比第一组的病情更严重 D.在上述活着病人中,第二组的比第一组的更年长
第14题:
在一项试验中,一半的人摄取了大量的人们常吃的人造糖,另一半人没有吃糖。后来发现,吃糖的一半比没有吃糖的一半认知能力低。这一结果的决定因素是糖中的一种主要成分—氨基酸。
下列哪个选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支持上述结论?
A.政府有关人造糖的分析表明,出售的糖是相对纯净的
B.血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使得一种使头脑正常运转的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C.由于糖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对糖的不良反应很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D.氨基酸是糖中的一种成分,但单独氨基酸本身也是人们每日不可缺少的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台阶试验,在登台阶试验前,要求被测试者不得()。
第23题:
在对一种健脑产品的测试实验中,第一组被试者每天服用该种保健产品,第二组则没有服用。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者的大脑认知能力果然比第二组被试者好。因此,实验证明这种保健产品确实对大脑具有明显的保健效果。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