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关于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它在政府或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旦由于故障、甚至灾难导致信息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就会对相关的政府或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或相关的规划,当正常的信息处理业务突然中断时,用来减轻甚至避免其所带来的影响。它们用来保证维持组织运作的关键系统的可用性。某大型网上书店通过Internet 为用户提供网上图书查询及订购等多种服务。由于每天的

题目

阅读以下关于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它在政府或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旦由于故障、甚至灾难导致信息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就会对相关的政府或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

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涉及到一些特定的或相关的规划,当正常的信息处理业务突然中断时,用来减轻甚至避免其所带来的影响。它们用来保证维持组织运作的关键系统的可用性。

某大型网上书店通过Internet 为用户提供网上图书查询及订购等多种服务。由于每天的业务量非常多,因此对业务有持续性要求,并且需要具备灾难恢复功能。在对原有系统的改进方案中提出:

1)对于一些关键应用系统,采用双机冗余热备的方式进行保护:

2)由于资金问题,公司并不打算建设自己专有的用于备份数据的备份中心(假设这里的备份中心仅用于备份数据),而是决定租用其他公司提供的商业备份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把公司的业务数据备份到备份中心。

请用150字以内文字,说明双机冗余热备方式主要解决的是系统运行中的哪些问题?在选择双机冗余热备产品时通常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以下关于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它在政府或企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关于Web应用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Web 2.0是目前Internet上Web应用的新模式,其概念由Tim O'Reilly于2003年首先提出。目前Internet上已经有很多基于Web 2.0的Web应用系统,例如Facebook、Wikipedia、Blogger、del.icio.us、YouTube和Flickr等,其应用涵盖各个方面。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叙述基于Web 2.0的Web应用与传统Web应用的重要不同点,并给出简要解释(列举5个方面的不同点即可)。


    正确答案:基于Web 2.0的Web应用与传统Web应用的重要不同点如下。 (1)因特网作为平台。使用浏览器和网络服务为数量巨大的客户提供服务。 (2)利用集体智慧。鼓励用户参与贡献聚集大众智慧; (3)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数据管理已经成为Web 2.0应用的核心。 (4)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新版本的快速发布和用户参与的开发模式。 (5)轻量型编程模型;支持松散结合的轻量级编程模型考虑聚合而不是协调。 (6)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丰富的客户体验。强调可供编程性和丰富的用户体验。
    基于Web 2.0的Web应用与传统Web应用的重要不同点如下。 (1)因特网作为平台。使用浏览器和网络服务,为数量巨大的客户提供服务。 (2)利用集体智慧。鼓励用户参与贡献,聚集大众智慧; (3)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数据管理已经成为Web 2.0应用的核心。 (4)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新版本的快速发布和用户参与的开发模式。 (5)轻量型编程模型;支持松散结合的轻量级编程模型,考虑聚合而不是协调。 (6)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丰富的客户体验。强调可供编程性和丰富的用户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于Web2.0的Web应用程序的特点,Ajax和Mashup技术等,其思想和概念相对较新。
    问题1分析:本问题考查基于Web2.0的Web应用程序与传统程序相比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Tim O'Reilly于2005年9月发表的文章《What is Web 2.0?》(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1)互联网作为平台。
    (2)利用集体智慧。
    (3)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
    (4)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
    (5)轻量型编程模型。
    (6)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丰富的客户体验。
    问题2分析:本问题主要考查基于Web2.0的Web应用在表现层的问题,具体考查Ajax技术的概念和应用。事实上,Ajax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几种现有技术的组合。
    (1)XHTML和CSS。
    (2)使用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作动态显示和交互。
    (3)使用XML和XSLT做数据交互和操作。
    (4)使用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接收。
    (5)使用JavaScript将它们绑定在一起。
    针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在使用Ajax时,从性能方面考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替换部分而不是全部HTML网页(这是Ajax核心思想的体现)。
    (2)不要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轮询计时器(由于JavaScript是单线程的语言,不恰当的使用轮询计时器会大大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
    (3)根据不同的情况,考虑传递不同格式的数据(Java Script、XML、HTML和XHTML等)。
    (4)充分利用客户端的动态特性和计算能力减轻服务端负载。
    问题3分析:本问题主要考查传统的应用集成方案和基于Web 2.0和Mashup技术的集成方式的比较和差异。传统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案一般需要现有系统平台API层的支持,如Java平台、Java EE和.NET等,集成过程涉及面较广,相对复杂。而基于Web的应用与数据集成时,仅需要使用由现有Web应用程序(如Google Maps)公开的基于Web的API(或者Web服务)来构建应用程序,避免了复杂的集成过程。因此,(1)处应该填写“仅需要使用现有Web应用程序公开的,基于Web的API(或Web服务)构建应用程序,集成过程相对简单”。基于Web2.0和Mashup技术,可以直接Mashup两个或者更多的Web API,以创建某种新的特性与功能,因此在(2)处应该填写“使用Mashup技术集成两个或者更多的Web API,创建新的特性与功能”。对于(3)和(4),传统集成方式下的表现层大多采用静态展现技术,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往往需要刷新整个网页。对于(5),传统集成方式的客户端大多采用静态展现技术,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往往需要刷新整个网页。对于(6)、(7)、(8),基于Web 2.0和Mashup技术的集成方案使用SOA的思想集成底层系统,强调功能暴露与服务组合,以服务的形式集成并暴露现有系统的能力。

  • 第2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需求分析是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通过访问、面谈或调研获得用户需求意见。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显然不同于普通的应用程序设计,在用户需求提出后,设计人员要不断进行探索和酝酿,对问题的认识应逐步深入。

    需求分析的具体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需求分析的具体任务是将用户对应用系统的全部需求用“需求规格说明”文档准确地描述出来其目的是为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
    需求分析的具体任务是将用户对应用系统的全部需求用“需求规格说明”文档准确地描述出来,其目的是为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

  • 第3题:

    论软件系统的容灾与恢复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不断深入,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急剧增大,软件已经成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医疗设备、交通、核能、金融等安全攸关的应用领域,软件系统失效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当软件系统的一个完整应用环境因灾难性事件遭到破坏时,为了迅速恢复系统的数据和环境,需要采用灾难备份和恢复技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快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

    请围绕“软件系统的容灾与恢复”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及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详细论述容灾系统灾难恢复的主要技术,涵盖灾难恢复的技术指标、灾难恢复等级划分、容灾系统的分类等方面。 3.结合你具体参与管理和开发的实际项目,说明该项目中是如何实施灾难恢复的,实际效果如何。


    正确答案:
    本题属于系统安全方向的考题。文章第一部分是标准问题,进行详实的项目简介即可。第二部分的知识内容完全来自《系统分析师教程》。
    灾难恢复是指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灾难恢复措施在整个备份制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系统在经历灾难后能否迅速恢复。
    1. 灾难恢复的技术指标
    发生灾难时,对于恢复工作所需的时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同样,了解现在的数据在恢复之后是什么样子的也同等重要。并非所有应用和数据都需要相同级别的可用性,灾难恢复的指标主要与容灾系统的数据恢复能力有关。
    灾难恢复的两个关键概念是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RTO)。RPO是指灾难发生后,容灾系统能将数据恢复到灾难发生前时间点的数据,它是衡量企业在灾难发生后会丢失多少数据的指标;RTO则是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业务部门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RPO可简单描述为企业能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RTO可简单描述为企业能容忍的恢复时间。
    理想状态下,希望RTO=0,RPO=0,即灾难发生对企业生产毫无影响,既不会导致生产停顿,也不会导致生产数据丢失。但显然这不现实,企业要做的是尽量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企业在构建容灾备份系统时,首先要找到对企业自身而言比较适合的RTO 目标,即在该目标定义下,用于灾难备份的投入应不大于对应的业务损失。
    2. 灾难恢复等级
    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中,将灾难恢复划分为六个等级。第1级为基本支持,第2级为备用场地支持,第3级为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第4级为电子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第5级为实时数据传输及完整设备支持,第6级为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同时,该规范对灾难恢复能力等级评定原则和灾难备份中心的等级等也作了规范要求。
    3. 容灾技术的分类
    容灾系统的实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例如,既可以采用硬件进行远程数据复制,也可以采用软件实现远程的实时数据复制,并且实现远程监控和切换。容灾系统的归类要由其最终达到的效果来决定,从其对系统的保护程度来分,可以将容灾系统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它们的高可用性级别逐渐提高。
    数据容灾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的数据不会丢失或遭到破坏。数据容灾较为基础,其中较低级别的数据容灾方案仅需利用磁带库和管理软件就能实现数据异地备份,达到容灾的功效;而较高级的数据容灾方案则是依靠数据复制工具,例如卷复制软件,或者存储系统的硬件控制器,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数据容灾是保障数据可用的最后底线,当数据丢失时能够保证应用系统可以重新得到所有数据。从这种意义上说,数据备份属于数据容灾的范畴。这种方案花费较低,构建简单,但灾难恢复时间较长,仍然存在风险,尽管用户原有数据没有丢失,但是应用会被中断,用户业务也被迫停止。
    对于业务应用繁多,并且系统需要保持7×24小时连续运行的企业来说,显然需要高级别的应用容灾来满足需求。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再将执行应用处理能力复制一份,也就是说,在备份站点同样构建一套应用系统。应用容灾系统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用户应用的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地继续运行,而感受不到灾难的发生,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和安全。一般来说,应用容灾系统需要通过更多软件来实现,它可以使企业的多种应用在灾难发生时进行快速切换,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 第4题:

    阅读以下关于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的叙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随着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它在政府或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旦由于故障甚至灾难导致信息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就会对相关的政府或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

    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规划涉及一些特定的或相关的规划,当正常的信息处理业务突然中断时,用来减轻甚至避免其所带来的影响。它们用来保证维持组织运作的关键系统的可用性。

    某大型网上书店通过Internet为用户提供网上图书查询及订购等多种服务。由于每天的业务量非常多,因此对业务有持续性要求,并且需要具备灾难恢复功能。在对原有系统的改进方案中提供:

    (1)对于一些关键应用系统,采用双机冗余热备的方式进行保护。

    (2)由于资金问题,公司并不打算建设自己专有的用于备份数据的备份中心(假设这里的备份中心仅用于备份数据),而是决定租用其他公司提供的商业备份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把公司的业务数据备份到备份中心。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双机冗余热备方式主要解决的是系统运行中的哪些问题,以及在选择双机冗余热备产品时通常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式当本地某个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快速切换到正常的系统通过本地故障恢复确保系统持续提供服务 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式通常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①双机热备产品适用的规模 ②支持的操作系统 ③支持的数据库系统 ④对正常业务系统的性能影响 ⑤提供的GUI管理工具功能易用性 ⑥能够完全实现多应用多级切换适用于多种应用并存的系统某一应用的切换可以不对其他应用产生影响 ⑦集中管理配置能力 ⑧远程监控和管理能力 ⑨切换速度 ⑩磁盘管理方面的功能
    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式,当本地某个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快速切换到正常的系统,通过本地故障恢复确保系统持续提供服务 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式,通常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①双机热备产品适用的规模 ②支持的操作系统 ③支持的数据库系统 ④对正常业务系统的性能影响 ⑤提供的GUI管理工具功能易用性 ⑥能够完全实现多应用多级切换,适用于多种应用并存的系统,某一应用的切换可以不对其他应用产生影响 ⑦集中管理配置能力 ⑧远程监控和管理能力 ⑨切换速度 ⑩磁盘管理方面的功能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双机冗余热备方式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及在进行产品选型时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的综合实践题。本试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容错技术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故障的技术,也称为故障掩盖技术(FaultMasking)。容错主要依靠冗余设计来实现,以增加资源换取可靠性。由于资源的不同,冗余技术分为硬件冗余、软件冗余、时间冗余和信息冗余。也可以是元器件级、部件级、系统级的冗余设计。
    2)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式,当本地某个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快速切换到正常的系统,通过本地故障恢复确保系统持续提供服务。在这种方案中,需采用双机热备份软件,用于提高服务器的可靠性。可选用离线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软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还需要用到磁带机、磁带库和磁盘阵列等硬件设备。
    3)双机热备份方式的两台服务器都处于热机状态,如果一台服务器坏了,另一台服务器可以将所有的业务接管过来。它有两种工作方式:Online方式——两台服务器都在工作,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均衡负载。缺点是成本大,管理难;Standby方式——备份机不工作,只是监测作业机的工作状况。缺点是服务器之间的切换时间较长。
    4)目前有许多不同厂家提供双机冗余热备的产品,采用双机冗余热备方式,涉及以下众多因素:双机热备产品适用的规模;支持的操作系统;支持的数据库系统;对正常业务系统的性能影响;提供的GUI管理工具功能易用性;能够完全实现多应用多级切换(应用级切换),适用于多种应用并存的系统,某一应用的切换可以不对其他应用产生影响;集中管理配置能力;远程监控和管理能力;切换速度:磁盘管理方面的功能等。

  • 第5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某企业业务信息系统某天突然出现故障,无法处理业务。信息系统维护人员采用重新启动的方法来进行恢复,发现数据库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数据库故障主要分为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不同故障的恢复方法也不同。

    请解释这3种数据库故障的恢复方法,回答该企业的数据库故障属于何种类型的故障,为什么?


    正确答案:数据库3种故障的恢复方法如下。 . 事务故障:恢复由数据库系统自动完成不破坏数据库。 . 系统故障:恢复是由数据库系统在重新启动时自动完成不破坏数据库。 . 介质故障:恢复无法由数据库自动恢复。恢复方法是重装数据库然后重做已 完成的事务同时也需要DBA的介入。 故障类型:介质故障。 原因:根据说明中的描述该故障在维护人员重新启动数据库后数据库系统没有自行恢复。根据3种故障的恢复方法可以明确该故障是介质故障。
    数据库3种故障的恢复方法如下。 . 事务故障:恢复由数据库系统自动完成,不破坏数据库。 . 系统故障:恢复是由数据库系统在重新启动时自动完成,不破坏数据库。 . 介质故障:恢复无法由数据库自动恢复。恢复方法是重装数据库,然后重做已 完成的事务,同时也需要DBA的介入。 故障类型:介质故障。 原因:根据说明中的描述,该故障在维护人员重新启动数据库后,数据库系统没有自行恢复。根据3种故障的恢复方法,可以明确该故障是介质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