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季,特大高温干旱袭击了重庆、四川在内的长江中上游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有人在网上发表言论说:三峡水库的建成导致了这一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并且难以逆转。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可以对上面的观点提出质疑,除了
A.2006年重庆、四川遇到的高温干旱天气,就影响范围的持续时间而言,是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B.模拟研究表明,三峡库区水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范围在20公里左右。
C.2006年,西太平洋海域水温偏高造成副热带高气压较往年偏北偏西,同时北方冷空气较弱,导致重庆和四川地区降水减少。
D.去冬今春,青藏高原将雪较常年偏少两成,造成高原热力作用显著,输出水汽减少。
第1题:
梨小食心虫发生重的年份()
第2题:
香樟大树在重庆地区的最佳移栽时间是()
第3题:
当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下列城市受威胁最大的是()
第4题:
在北方冬季寒冷干旱地区,苗木移植以()移植较好。
第5题:
春季干旱频率较低,地区分布不均,夏季干旱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冬季干旱发生频率较高。
第6题:
仰韶文化代表的是()早期的考古学文化。
第7题:
“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的合作。
第8题:
南方夏季高温,并称我国“三大火炉”的城市是()
第9题:
春秋季干旱
春季多风
雨水多,湿度大
夏季高温干旱
第10题:
长江沿江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全年降水丰沛
黄土高原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珠江三角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年际变化大
西双版纳—四季分明,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7、8两月
第11题:
黄河中上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中上游
长江下游
第12题:
第13题:
2006年7-8月份重庆及四川东部地区持续干旱,最高气温达到42℃,其原因主要是受以下天气系统的控制()
第14题:
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第15题:
1998年夏季,南北夹击,在我国出现了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洪水的两条河流是()。
第16题:
“高温、干旱”是我国江南地区近几年夏季的主要天气特点。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第17题: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第18题:
有利于螨类发生的气候条件是()。
第19题:
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
第20题:
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重要的农业中心
第21题:
重庆、广州、深圳
上海、福州、南京
武汉、上海、厦门
重庆、武汉、南京
第22题:
春季高温干旱少雨
春季雨量充沛
夏季高温
夏季多雨
第23题:
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
珠三角地区
黄河经济区
长江下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