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校验码的基础知识。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输入、存储时,可能产生错误,因此发明了各种校验检错方法,并依据这些方法设置了校验码。凡设有校验码的代码,由本体码与校验码两部分组成(如组织机构代码),本体码是表示编码对象的号码;校验码则附加在本体码后边,用来校验本体码在输入过程中的准确性。每一个本体码只能有一个校验码,校验码通过规定的数学关系得到。奇偶校验码是奇校验码和偶校验码的统称,是一种最基本的检错码。在传送字符的各位之外,再传送1位奇/偶校验位。奇校验要求传送的数位(含字符的各数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偶校验要求“1”的个数为偶数。奇偶校验能够检测出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部分误码(1位误码能检出,2位及2位以上误码不能检出),同时,它不能纠错。在发现错误后,只能要求重发。但由于其实现简单,仍得到了广泛使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信息码,就是需要校验的信息;后一部分是校验码。如果CRC码共长n位,信息码长k位,就称为(n,k)码。它的编码规则是:首先将原信息码(k位)左移r位(k+r=n),运用一个生成多项式g(x)(也可看成二进制数)模2除以上面的式子,得到的余数就是校验码。CRC码是检错码,也就是只能检查出错误而不能自动纠正。海明校验码是由Richard Hamming于1950年提出、目前还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很有效的校验方法,只要增加少数几个校验位,就能检测出二位同时出错、也能检测出一位出错并能自动恢复该出错位的正确值的有效手段,后者被称为自动纠错。其实现原理是在 k个数据位之外加上r个校验位,从而形成一个k+r位的新的码字,使新码字的码距比较均匀地拉大。把数据的每一个二进制位分配在几个不同的偶校验位的组合中,当某一位出错后,就会引起相关的几个校验位的值发生变化,这不但可以发现出错,还能指出是哪一位出错,为进一步自动纠错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