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关键码序列(54,34,5,14,50,36,47,83),用链地址法(或拉链法)解决冲突构造散列表(即将冲突的元素存储在同一个单链表中,单链表的头指针存入散列地址对应的单元),设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7(MOD表示整除取余运算),则构造散列表时冲突次数最多的哈希单元的地址是( )。
A.0 B.1 C.5 D.6
第1题:
第2题:
A.关键字
B.元素值
C.散列地址
D.含义
第3题:
设线性表(59,53,46,48,37,31,25)采用散列(Hash)法进行存储和查找,散列函数为H(Key)=Key MOD 7(MOD表示整除取余运算)。若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即将相互冲突的元素存储在同一个单链表中)构造散列表,则散列表中与哈希地址 (38) 对应的单链表最长。
A.2
B.3
C.4
D.6
第4题:
若关键码序列(23,35,14,49,8,12,30,7)采用散列法进行存储和查找。设散列函数为H(Key)=Key%11,采用线性探查法(顺序地探查可用存储单元)解决冲突,尚未构造完成的散列表如下所示,则元素12应存入哈希地址单位()
A.0
B.4
C.11
D.12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采用拉链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中,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
第9题:
下面关于哈希查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2,散列函数为h(k)=kmod13,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教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14,95,24,61,27,82,69,则最后一个关键码69的地址为()。
第11题:
除留余数法
线性探测再散列法
直接地址法
链地址法
第12题:
平方取中法
开放地址法
随机探查法
再哈希法
拉链分散法(链地址法)
第13题:
A.采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时,查找一个元素的时间是相同的
B.采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时,若插入规定总是在链首,则插入任一个元素的时间是相同的
C.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不会引起二次聚集现象
D.用链地址法处理冲突,适合表长不确定的情况
第14题:
对关键码序列(12,24,15,56,20,87,69,9)采用散列法进行存储和查找,并设散列函数为H(Key)=Key%11(%表示整除取余运算)。采用线性探查法(顺序地探查可用存储单元)解决冲突所构造的散列表为()。
A.
B.
C.
D.
第15题:
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到10,散列函数为h(k)=k modll,用线性探查法解决碰撞。现从空的散列表开始,依次插入关键码值95,14,27,68,82,则最后—个关键码82的地址为:
A.4
B.5
C.6
D.7
第16题:
设散列函数为H(k)=k mod7,一组关键码为23,14,9,6,30,12和18,散列表T的地址空间为0.6,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依次将这组关键码插入T中,得到的散列表为( )
A.
B.
C.
D.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在散列法中采取开散列(链地址)法来解决冲突时,其装载因子的取值一定在(0,1)之间。
第20题:
查找哈希(Hash)表,解决冲突的的方法有()
第21题:
在构造哈希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通常解决它的方法有()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