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解析: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运行netstat命令后可得到类似图5-6所示的系统输出信息。该命令的作用是用于显示当前所有连接及状态信息。选项A的“ipconfig/all”命令的作用是查看本地计算机TCP/IP配置信息。选项B的“ping”命令的作用是测试与目的主机的连通性。选项D的“nslookup”命令的作用是查看当前DNS服务器。
更多“ 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运行(69)命令后可得到如图5-6所示的系统输出信息。图5-6 系统输出信息A.ipconfig/allB.pingC.netstatD.nslookup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netstat-r命令后得到如图3-8所示的结果。图3-8中224.0.0.0是一个(67)。

    A.本地回路地址

    B.公网IP地址

    C.组播IP地址

    D.私网IP地址


    正确答案:C
    解析: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命令netstat用于显示活动的TCP连接、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和IP统计信息。选项-r用于显示路由表内容。图3-8示意了运行netstat-r命令后系统返回结果。由图3-8中“102.217.115.132 255.255.255.255 127.0.0.1 127.0.0.1 20”行信息可知,本地主机以太网网卡所配置的IP地址为102.217.115.132。由图3-8中“102.217.115.128 255.255.255.128 102.217.115.132 102.217.115.132 20”行信息可知,本地主机网卡所配置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由图3-8中“Default Gateway:102.217.115.254”行信息可知,本地主机网卡所配置的默认网关参数值为 102.217.115.254。IPv4的地址类型有5种,分别是A、B、C、D、E类型。如果将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表示为X.Y.Y.Y,则X值为1~127范围内的地址称为A类IP地址,X值为128~191范围内的地址称为B类IP地址,X值在192~223范围内的地址称为C类IP地址,X值在224~239范围内的地址称为D类IP地址。其中A、B、 C这3种类型地址为单播地址,D类型地址为组播地址,E类型地址为供今后使用的保留地址。因此,在图3-8中224.0.0.0是一个组播地址。

  • 第2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3。

    【说明】

    Windows组网是指把Windows终端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如图5-6所示给出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典型LAN配置。

    在OSI参考模型中,NetBIOS工作在哪一层?


    正确答案:NetBIOS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
    NetBIOS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

  • 第3题:

    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输入(60)命令将获得如图7-5所示的系统输出信息。

    A.traceroute -w 3 www.ceiaee.org

    B.tracert -j 3 www.ceiaec.org

    C.traceroute -d 3 www.ceiaec.org

    D.tracert -h 3 www.ceiaec.org


    正确答案:D
    解析:tracert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个路由跟踪命令。通过该命令的返回结果,可以获得本地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目。其命令语法是:tracer[-d][-hmaximum_hops][-jhost-list][-wtimeout]target_name其中,选项-d表示不需要把IP地址转换成域名;选项-hmaximum_hops用于设置允许跟踪的最大跳数;选项-jhost-list可列出所经过的主机列表;选项-wtimeout用于设置每次回复的最大允许延时。使用tracert-h3www.ceiaec.org命令可跟踪本地主机到www.ceiaec.org网站3跳的路由。

  • 第4题:

    结合图6-6的网络拓扑图和图6-7的系统输出信息,如果网络管理员小郭要求通过snmputil命令单独查询交换机1的存活运行时间,则需在网络管理站cmd窗口中输入什么命令?


    正确答案:snmputil get 10.1.101.1 public 1.3.0 或snmputil gemext 10.1.101.1 system.sysUpTime.0 或smnputil getnext 10.1.101.1 public 1.3 或snmputil getaext 10.1.101.1 system.sysUpTime
    snmputil get 10.1.101.1 public 1.3.0 或snmputil gemext 10.1.101.1 system.sysUpTime.0 或smnputil getnext 10.1.101.1 public 1.3 或snmputil getaext 10.1.101.1 system.sysUpTime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snmputil命令操作的综合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步骤如下。
    ①结合【问题2】的分析过程可知,要“单独查询交换机1的存活运行时间”,则可使用命令get和 getnext进行操作。而walk命令进行的是遍历某个功能组或子树的操作,它不能达到试题中“单独查询”的要求。
    ②结合【问题4】的分析过程可知,交换机1的存活运行时间可以通过系统组(system)的变量sysUpTime (系统运行时间)来反映。变量sysUpTime是一个标量对象,它的对象标识符为1.3.6.1.2.1.1.3,其实例标识符为1.3.6.1.2.1.1.3.0。注意,变量sysUpTime的语法是Time Ticks(时钟类型),其单位是百分之一秒 (0.01s)。例如,对于图6-7的系统输出信息,交换机49的系统运行时间为628665.04s。
    ③对于代理设备(交换机1)的IP地址为10.1.101.1。试题中未另外给出其他团体名,则对交换机1查询时将使用SNMP协议默认的团体名(public)。
    ④根据以上的分析内容可知,使用命令get单独查询交换机1的存活运行时间的snmputil命令是: snmputil get 10.1.101.1 public 1.3.0(或snmputil getnext 10.1.101.1 system.sysUpTime.0)。
    ⑤如果使用命令getnext单独查询交换机1的存活运行时间,则需输入的snmputil命令是:snmputil getnext 10.1.101.1 pubic 1.3(或snmputil getnext 10.1.101.1 system.sysUpTime)。
    ⑥注意,命令get的变量绑定表中所对应的是所查询变量的实例标识符,而完成相同查询结果的命令 getnext所对应的是变量的对象标识符。

  • 第5题:

    ● 在Linux系统中,采用 (30) 命令查看进程输出的信息,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系统启动时最先运行的进程是 (31) ,下列关于进程xinetd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2)


    正确答案:B,C,A

  • 第6题:

    在Windows命令窗口中输入( )命令,可见到下图所示的操作系统返回结果。

    A.pathping-R

    B.netstat-r

    C.tracert-R

    D.ipconfig/all


    正确答案:B
    由图中“ActiveRoutes”、“PersistentRoutes”等信息可知,这是一份显示本地IP路由表条目的系统返回信息。使用命令routeprint或命令netstat-r可得到类似结果。命令pathping结合了ping和traeert命令的功能,将报文发送到所经过的所有路由器,并根据每跳返回的报文进行统计。命令pathping没有-r这一参数选项。命令traeert-r仅用于IPv6环境中探测到达目的计算机的路径。命令ipcontig/all用于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配置信息,包括了每个适配器的物理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等。

  • 第7题:

    基于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双协议栈主机的cmd窗口中,输入(5)命令可进行IPv6的路由跟踪,图7-12所示是使用该命令后系统的部分返回信息。根据图7-12所示的返回信息可知,(5)命令在传输层默认使用(6)协议,源端口使用32834,目的端口使用33434,中间路由器回送(7)报文,目的端回送(8)报文。


    正确答案:(5)tracert;(6)UDP协议(7)ICMPv6 Time exceed (8)ICMPv6 ECHO Reply
    (5)tracert;(6)UDP协议(7)ICMPv6 Time exceed (8)ICMPv6 ECHO Reply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IPv6常用命令及其返回结果分析的实践操作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在基于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双协议栈主机的cmd窗口中,可使用tracert命令进行IPv6路由跟踪。根据图7-12所示的系统返回信息可知,tracert命令默认使用用户数据报(UDP)协议,源端口使用32834,目的端口使用33434,中间路由器回送ICMPv6 Time exceed,目的端回送ICMPv6 ECHO Reply。对于每个Hop Limit值,信源端发送3个UDP报文;Hop Limit设置的最大值为30,IP载荷为72B。
    2)其中(7)、(8)两个空格可从图7-12所示的“Protocol”和“Info”栏中找到答案。图7-12所示的冒号十六进制数表示的IPv6地址“2001:da8:d800:1075:3478:3dca:32a6:49dd”是信源的地址;地址“2001:da8:d800::3”是信宿的IPv6地址;而地址“2001:da8:d800:1075::1”、地址“2001:da8:d800:75::1”、地址“2001:da8:d800:ffff::1”则是中间路由器相应端口的IPv6地址。
    3)IPv6的IP地址域为128位,拥有2128位巨大的地址空间。为便于理解协议,设计者用冒号将其分割成8个16位的数组,每个数组用4位十六进制数表示。例如图7-12所示的信源地址 2001:0da8:d800:1075:3478:3dca:32a6:49dd。
    4)IPv6规范中每个4位一组的十六进制数,如其高位为0,则可省略。例如将0da8写成da8,0008写成8,0000写成0。于是图7-12所示的信源地址“2001:0da8:d800:1075:3478:3dca:32a6:49dd”可缩写成 2001:da8:d800:1075:3478:3dca:32a6:49dd。
    5)为了进一步简化,IPv6规范中导入了重叠冒号的规则,即用重叠冒号来置换地址中的连续16位的0。例如,图7-12中所示的信宿地址2001:0da8:d800:0000:0000:0000:0000:0003,可以表示成如下的缩写形式:2001:da8:d800::3。
    提醒注意的是:重叠冒号的规则在一个IP地址中只能使用一次。例如,地址0:0:0:BA98:7654:0:0:0可缩写成::BA98:7654:0:0:0或0:0:0:BA98:7654::,但不能写成::BA98:7654::。
    6)当网络中共存IPv4、IPv6节点时,可将IP地址表达成“X:X:X:X:X:X:d.d.d.d”形式,其中X是地址中6个最高位的十六进制数值,d是4个低位的十进制数值(即标准IPv4点分十进制数表示法)。例如,0:0:0:0:0:0:13.1.68.3或用压缩形式::13.1.68.3。

  • 第8题:

    在Windows命令窗口中输入(29)命令,可见到如图5-4所示的结果。

    A.ipconfig/all

    B.netstat-r

    C.tracert -d

    D.nslookup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图5-4中的“Active Routes”等信息可知,这是一份显示本地IP路由表条目的系统返回信息。使用命令route print或命令netstat -r可得到类似于图5-4的结果。
      命令ipconfig/all用于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配置信息,包括了每个适配器的物理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等。
      命令tracert-d用于探测到达目的计算机的路径,但不将IP地址解析为主机名进行查找。
      命令nslookup用于测试某个域名及其对应的IP地址之间的解析关系。

  • 第9题:

    在Windows中运行(28)命令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该信息表明主机的以太网网卡(29),图中224.0.0.0是(30)。

    A.ipconfig/renew

    B.ping

    C.netstat-r

    D.nslookup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在Windows的cmd命令窗口中输入 (2) 命令,可以查看本机路由信息。

    A.ipconfig /renew
    B.ping
    C.netstat –r
    D. nslookup

    答案:C
    解析:
    ipconfig /renew表示重新获取IP地址,ping为网络用于检测目的网络是否可达。netstat –r为显示路由表信息,Nslookup为域名查询命令。

  • 第11题:

    在Windows命令窗口中输入( )命令,可看到如图1所示的结果。

    A.ipconfig/all
    B.route print
    C.tracert-d
    D.nslookup

    答案:B
    解析:
    ipconfig/all:显示所有网络适配器的完整TCP/IP配置信息。route print:用于显示路由表中的当前项目。tracert -d:禁止tracert将中间路由器的IP地址解析为名称。这样可加速显示tracert的结果。nslookup:用于查询域名对应的IP地址。

  • 第12题:

    在Windows的cmd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可以用来诊断域名系统基础结构的信息和查看DNS服务器的IP地址。

    • A、DNSserver 
    • B、DNSconfig 
    • C、Nslookup 
    • D、DNSnamed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在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输入(30)命令将获得如图4-4所示的系统输出信息。

    A.traceroute-w 3 www.ceiaec.org

    B.tracert-j 3 www.ceiaec.org

    C.traceroute-d 3 www.ceiae c.org

    D.tracert-h 3 www.ceiaec.rg


    正确答案:D
    解析:tracert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个路由跟踪命令。通过该命令的返回结果,可以获得本地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由器数目。其命令语法为:
      tracert [-d] [-h maximum_hops] [-j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_name
      其中,选项-d表示不需要把IP地址转换成域名;选项-h maximum hops用于设置允许跟踪的最大跳数;选项-j host-list可列出所经过的主机列表;选项-w timeout用于设置每次回复的最大允许延时。
      使用tracert -h 3www.ceiaec.org命令可跟踪本地主机到www.ceiaec.org网站3跳的路由。

  • 第14题:

    在某台感染ARP木马的Windows主机中运行“arp -a”命令,系统显示的信息如图6-4所示。

    图6-4中可能被ARP木马修改过的参数是(69)。

    A.172.30.0.1

    B.172.30.1.13

    C.0x30002

    D.00-10-db-92-00-31


    正确答案:D
    解析:TCP/IP协议簇维护着一个ARPCache表,在构造网络数据包时,首先从ARP表中找目标p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找不到,刚发一个ARPRequest广播包,请求具有该IP地址的主机报告它的MAC地址,当收到目标IP所有者的ARPReply后,更新ARPCache.表。ARP缓存表采用了老化机制,在一段时间内如果表中的某一行没有使用(Windows系统这个时间为2分钟,而Cisco路由器的这个时间为5分钟),就会被删除。假设某局域网中存在着主机A(172.30.1.13)、主机B(p地址为172.30.1.15,MAC地址为00-10-db-92-00-31)、网关C(IP地址为172.30.0.1,MAC地址为00-10-db-92-aa-30)和主机D(10.1.1.2)。由于计算机在实现ARP缓存表的机制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当主机收到一个ARP的应答包后,它并不会去验证自己是否发送过这个ARP请求,而是直接将应答包里的MAC地址与IP对应的关系替换掉原有的ARP缓存表里的相应信息,因此将导致主机B截取主机A与主机D之间的数据通信成为可能。首先主机B向主机A发送一个ARP应答包,告知网关C(172.30.0.1)的MAC地址是00-10-db-92-00-31,主机A收到该应答包后并没有去验证包的真实性而是直接将自己ARP列表中的172.30.0.1对应的MAC地址替换成00-10-db-92-00-31。同时主机B向网关C发送一个ARP响应包,告知172.30.1.13的MAC地址是00-10-db-92-00-31,同样,网关C也没有去验证该应答包的真实性就将自己ARP表中的172.30.1.13对应的MAC地址替换成00-10-db-92-00-31。当主机A想要与主机D通信时,它直接把发送给网关172.30.0.1的数据包发送到MAC地址为00-10-db-92-00-31的主机B,主机B在收到该数据包后经过修改再转发给真正的网关C。当从主机D返回的数据包到达网关C后,网关C通常查找自己的ARP表,将发往IP地址为172.30.1.13的数据发往MAC地址为00-10-db-92-00-31的主机B。主机B在收到该数据包后经过修改再转发给主机A,以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通信,这样就成功实现了一次ARP欺骗攻击。当网络感染ARP木马时,由如图6-4所示的信息可知,IP地址为172.30.0.1的主机或网关所对应的MAC地址被修改为“00-10-db-92-00-31”。

  • 第15题:

    在Windows的cmd命令窗口中输入(65)命令,可以查看本机路由信息。

    A.ipconfig/renew

    B.ping

    C.netstat -r

    D.nslookup


    正确答案:C
    解析:可以采用命令netstat -r查看本机路由信息,显示信息如下图所示。
     
      其中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1)Network Destination:表示目的网段。
      (2)Netmask:表示子网掩码。
      (3)Interface:表示到达目的网络经由的出口IP(表示信息是从计算机A的这个IP地址送出)。
      (4)Gateway:下一跳路由器入口的IP,路由器通过interface和gateway定义到下一个路由器的链路,通常情况下,imerface和gateway是同一网段。如果Gateway处的 IP地址等于计算机A自己的IP地址,则表示此信息将直接传送给目的计算机,不需要再送给其他的路由器。
      (5)Metric:跳数,记录所采纳路由的代价,一般情况下,如果有多条到达相同目的地的路由记录,选择metric值小的那条路由。
      ipconfig/renew用于重新自动申请IP地址。
      ping命令用于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nslookup用于查看DNS服务器设置情况。

  • 第16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某主机运行rout print命令后路由记录如下图所示,则主 机的默认网关为__(69)__;

    A.119.245.67.209

    B.119.245.67.254

    C.127.0.0.1

    D.224.0.0.0


    正确答案:B
    从图中最后一行“DefaultGateway:119.245.67.254”字样可以分析改主机的默认网关为119.245.67.254。在Window和Linux平台中,能够查看到主机路由表的命令是netstat–r。

  • 第17题:

    在另一台基于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双协议栈主机的cmd窗口中,键入“ipconfig/all”命令可获得如图7-13所示的部分系统输出信息,请指出图7-13中IP地址“fe80::5efe:10.3.12.252”、“2001:251:e101::2”分别属于IPv6的哪种基本地址类型?在IPv6地址中,如何表达广播地址?

    【供选择的答案】

    A.anycast address B.multicast address

    C.broadcast address D.unicast address


    正确答案:地址“fe80::5efb:10.3.12.252”、“2001:251:e101::2”均属于IPv6的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类型 在IPv6地址中没有广播地址用组播地址代替了广播地址
    地址“fe80::5efb:10.3.12.252”、“2001:251:e101::2”均属于IPv6的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类型 在IPv6地址中,没有广播地址,用组播地址代替了广播地址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IPv6地址类型的理解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IPv6协议支持3种基本地址类型:单播地址(unicast address)、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任意播地址(anycast address)。这3种地址类型的定义及其相互间区别见表7-10。

      2)在IPv6基本地址类型中,预定义的组播地址又分为保留的组播地址、全节点地址、全路由器地址、被请求的节点地址等4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区别如表7-11所示。
      
    3)需要注意的是:组播地址和任意播地址均不可用做IPv6的信源地址;同时组播地址也不能用做任何寻路头标;任意播地址绝不可以分配给IPv6主机,即它只能分配给IPv6路由器。
    4)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图7-13所示的IP地址“fe80::5efe:10.3.12.252”、“2001:251:e101::2”均属于IPv6的单播地址类型。更严格地说,地址fe80::5efe:10.3.12.252一个链路局域单播地址(该地址类型的二进制数前缀是1111111010)。
    5)与IPv4不同的是,IPv6不采用广播地址(broadcast address)。为了达到广播效果,IPv6使用能够发往所有接口组的组播地址。换句话说,在IPv6地址中,没有广播地址,而是用组播地址代替了广播地址。

  • 第18题:

    在一台安装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双协议栈主机的cmd窗口中,键入“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interface”可获得如图7-11所示的系统输出信息,请指出图7-11中“MTU”的含义。另外如想查看该主机IPv6路由表则需要输入什么命令?


    正确答案:MTU:最大传输单位 显示IPv6路由衷命令: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routes
    MTU:最大传输单位 显示IPv6路由衷命令: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routes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IPv6常用命令及其结果信息分析的实践操作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Windows 2003操作系统提供对IPv6的支持,依次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命令,然后双击“网络连接”图标,接着用鼠标右键单击任一本地连接,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点击[安装]按钮,在“选择网络组件类型”对话框中,单击[协议],然后单击[添加]按钮。在“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中,单击“Microsoft TCP/IP版本6”,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最后单击[关闭]按钮以保存对网络连接所做的更改。网卡中成功绑定IPv6协议的示意图见图7-19。

    2)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中netsh.exe工具提供IPv6配置信息。使用“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interface”命令可显示 IPv6接口的列表,其中包括接口索引、接口跃点数、最大传输单位(MTU)、状态和名称。其中,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英文缩写,是指在网络上可以传输的最大的数据包,其大小取决于所涉及的网络。
    3)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中,使用“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routes”命令可显示IPv6路由表,以及相关路由是否已发布和路由类型等信息。使用“netsh interface ipv6 show address”命令可显示分配给每个接口的IPv6地址、地址的类型、重复地址检测(DAD)状态及生命期等信息。

  • 第19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cmd窗口中,运行“arp-a”命令,系统显示的信息如图3-7所示。

    图3-7 系统提示信息

    其中,本地主机的IP地址是(68)。

    A.10.5.1.1

    B.10.5.1.106

    C.10.5.1.109

    D.10.5.1.254


    正确答案:C
    解析:在图3-7系统所提示的信息中,本地主机的IP地址是10.5.1.109。IP地址为10.5.1.1的网关(或另一台主机)所对应的MAC地址为“00-90-27-74-e9-46”:IP地址为10.5.1.106的主机(或网关)所对应的MAC地址为“00-14-2a-6a-b1-a5”;p地址为10.5.1.254的主机(或网关)所对应的MAC地址为“00-05-3b-80-23-a0”。

  • 第20题:

    画出图题5-6所示的边沿D触发器输出Q端的波形,CLK的波形如图所示。(设Q初始状态为0)


    答案:

  • 第21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某主机运行rout print命令后路由记录如下图所示,则主机的默认网关为(69)。

    A.119.245.67.209
    B.119.245.67.254
    C.127.0.0.1
    D.224.0.0.0

    答案:B
    解析:

  • 第22题:

    在Windows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A.ipconfig /all
    B.natstat-r
    C.ping -A.
    D.nslookup

    答案:A
    解析:
    图中可以看到有本地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IP地址租约(7天)、物理地址信息,很显然是通过“ipconfig /all”命令得到的。

  • 第23题:

    在Linux系统中,采用ps-aef命令能查看进程输出的信息,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系统启动时最先运行的进程是( )

    A.0
    B.null
    C.init
    D.bash

    答案:C
    解析:
    Linux操作系统内核被加载入内存后,开始掌握控制权。接着,它将完成对外围设备的检测,并加载相应的驱动程序,如软驱、硬盘、光驱等。然后,系统内核调度系统的第一个进程,init进程。
    作为系统的第一个进程,init的进程ID(PID)为1。它将完成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并维护系统的各种运行级别,包括系统的初始化、系统结束、单用户运行模式和多用户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