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关于哈希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36) 。
(36)A. 哈希表中元素的存储位置根据该元素的关键字值计算得到
B. 哈希表中的元素越多,插入一个新元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
C. 哈希表中的元素越多,插入一个新元素时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D. 哈希表中插入新元素发生冲突时,需要与表中某些元素进行比较
第1题:
设哈希表长为14,哈希函数是H(key)=key%11,表中已经有关键字15、38、61、84,现要将关键字为49的元素存储到表中,用二次探测法解决冲突,则放入的位置是()。
A.8
B.3
C.5
D.9
第2题:
若根据查找表(23,44,36,48,52,73,64,58)建立哈希表,采用 h(K)=K%13 计算哈希地址,则元素 64 的哈希地址为()。
A.4
B.8
C.12
D.13
第3题:
以下关于哈希查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哈希查找中不需要任何关键字的比较
B.采用拉链法解决冲突时,查找一个元素的时间是相同的
C.哈希表在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仅仅与表长有关
D.哈希表的装填因子等于表中填入的记录数除以哈希表的长度
第4题:
哈希表的地址区间为0~17,哈希函数为h(key)=K%17。采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并将关键字序列{26,25,72,38,8,18,59}依次存储到哈希表中,则在哈希表中查找元素59需要搜索的次数为()。
A.2
B.3
C.4
D.5
第5题:
若根据数据集合{23,44,36,48,52,73,64,58}建立哈希表,哈希函数为h(key)=K%13,采用链表法处理冲突,则元素64的哈希地址为()。
A.4
B.8
C.12
D.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