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I引入了证书机制,解决了公钥分发、公钥/私钥密钥对于用户真实身份的绑定问题。()
第1题:
用户A利用公钥体制向用户B发送加密信息,那么用户A使用的密钥是
A用户B的公钥
B用户B的私钥
C用户A的公钥
D用户A的私钥
第2题:
数字信封是用来解决()。
A.公钥分发问题
B.私钥分发问题
C.对称密钥分发问题
D.数据完整性问题
第3题:
以下关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PKI 可以解决公钥可信性问题
B.PKI 不能解决公钥可信性问题
C.PKI 只能由政府来建立
D.PKI 不提供数字证书查询服务
第4题:
用户 B 收到经 A 数字签名后的消息 M,为验证消息的真实性,首先需要从 CA 获取用户 A 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 ),可以利用( )验证该证书的真伪,然后利用( )验证 M 的真实性。
A.A 的公钥
B.A 的私钥
C.B 的公钥
D.B 的私钥@@@SXB@@@A.CA 的公钥
B.B的私钥
C.A 的公钥
D.B的公钥@@@SXB@@@A.CA 的公钥
B.B的私钥
C.A 的公钥
D.B的公钥
第5题:
代码签名基于PKI体系,包括签名证书私钥和公钥两部分,私钥用于代码的签名,公钥用于签名的验证。
第6题:
在公钥密码体制中,用于加密的密钥为()
第7题:
用户A利用公钥体制向用户B发送保密信息,那么用户A使用的加密密钥是()。
第8题:
数字信封是用来解决()。
第9题:
Alice的公钥
Alice的私钥
Bob的公钥
Bob的私钥
第10题:
用户B的公钥
用户A的公钥
用户B的私钥
用户A的私钥
第11题:
公钥与私钥
公钥或私钥
第12题:
密钥的产生必须考虑具体密码算法的限制,如避免使用RSA的弱密钥。
非对称密码算法中,密钥从通信的一方通过某种方式安全发送到另一方,只有通信双方知道该密钥。
非对称密码算法中,私钥只有通信一方知道。
公钥密码算法中,公钥是公开的,公钥的分发不需要机密性。任何参与方都可以用该公钥和对应私钥的持有者进行秘密通信。
目前,主要采用证书的方式分发公钥。公钥证书将用户的身份标识符和公钥值绑定,证书本身由可信的证书权威机构进行数字签名后颁发。
第13题:
A、证书管理密钥
B、私有密钥和公开密钥
C、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D、描述公钥证书
第14题:
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加密使用的密钥是( )。
A.公钥或私钥
B.私钥
C.公钥
D.保密密钥
第15题:
在公钥密码体制中,用于加密的密钥为______。
A.公钥
B.私钥
C.公钥与私钥
D.公钥或私钥
第16题:
第17题:
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使用密钥技术来完成。密钥有公钥和私钥之分,用户需要保护好哪个密钥的安全防止丢失()
第18题:
数字证书是互联网通讯中标志通讯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其中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用户的()
第19题:
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有效应用是加密()。
第20题:
“公开密钥密码体系”的含义是()。
第21题:
公钥分发问题
私钥分发问题
对称密钥分发问题
数据完整性问题
第22题:
公钥
私钥
公钥与私钥
公钥或私钥
第23题:
全部信息
私钥
公钥
对称会话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