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3岁,因“发热3 d,面部丘疹、结节1 d”来诊。体温38~39 ℃,无寒战,口服退热药后发热可以暂时缓解。1 d前面部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疼痛。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真菌涂片及培养B、风湿三项及补体C、结核菌素试验D、血培养E、皮损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表皮轻度海绵水肿,真皮乳头水肿明显,浅层或中层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诊断是A、Wegener肉芽肿B、慢性炎症,建议抗酸染色C、结节性红斑D、Sweet综合征E、孢子丝菌病不除外,结合

题目

患者女,43岁,因“发热3 d,面部丘疹、结节1 d”来诊。体温38~39 ℃,无寒战,口服退热药后发热可以暂时缓解。1 d前面部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疼痛。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真菌涂片及培养

B、风湿三项及补体

C、结核菌素试验

D、血培养

E、皮损组织病理学

组织病理学:表皮轻度海绵水肿,真皮乳头水肿明显,浅层或中层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密集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诊断是A、Wegener肉芽肿

B、慢性炎症,建议抗酸染色

C、结节性红斑

D、Sweet综合征

E、孢子丝菌病不除外,结合真菌培养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43岁,因“发热3 d,面部丘疹、结节1 d”来诊。体温38~39 ℃,无寒战,口服退热药后发热可以暂时缓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55岁,因“黄疸、寒战、发热、上腹痛3h”来诊。此患者首先应考虑为

    A、胆总管结石

    B、胆囊积水

    C、高胆固醇血症

    D、病毒性肝炎

    E、急性胰腺炎


    参考答案:A

  • 第2题:

    猩红热案例:
    病例摘要:患儿,男孩,7个月,因发热3天、皮疹1天就诊。
    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流涕,轻咳。家长予退热药及感冒冲剂口服,今日体温正常,因中午出现皮疹而就诊。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第2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人工喂养,已添加辅食。规律接受预防接种。
    查体:T 36.8℃,一般情况好,躯干、面部散在红色斑丘疹,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35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诊断:幼儿急疹。诊断依据:患儿突起高热,持续3天,热退后出现皮疹,符合幼儿急疹诊断。
    2.鉴别诊断
    (1)麻疹 患儿无麻疹接触史,无麻疹黏膜斑,出疹时已无发热,均可鉴别。
    (2)风疹 患儿为高热,且无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3天后出疹均可鉴别。
    (3)水痘 患儿无水痘接触史,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无疱疹、痂疹,可鉴别。
    (4)猩红热 患儿高热3天后出疹,皮疹间皮肤正常,不符合猩红热典型皮疹,无帕氏线、“杨梅”舌等,可鉴别。’
    3.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发热时退热、皮疹出现后防止继发皮肤感染。

  • 第3题:

    发热时寒战常出现于( )


    A.体温上升期

    B.高热持续期

    C.体温下降期

    D.间歇热的无热期

    E.应用退热药后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女,56岁。右颌下颈部肿痛5日,伴发热39℃,无寒战,诊为急性蜂窝织炎,其最危险的后果是

    A、扩散至面部

    B、扩散至上纵隔

    C、扩散为脓毒症

    D、引发吞咽困难、呕吐

    E、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参考答案:E

  • 第5题:

    病例摘要:患儿,男孩,7个月,因发热3天、皮疹1天就诊。
    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流涕,轻咳。家长予退热药及感冒冲剂口服,今日体温正常,因中午出现皮疹而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否认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第2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人工喂养,已添加辅食。规律接受预防接种。
    查体:T36.8℃,一般情况好,躯干、面部散在红色斑丘疹,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35次.分,律齐,腹软,肝脾未及。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幼儿急疹。诊断依据:患儿突起高热,持续3天,热退后出现皮疹,符合幼儿急疹诊断。
    2.鉴别诊断
    (1)麻疹患儿无麻疹接触史,无麻疹黏膜斑,出疹时已无发热,均可鉴别。
    (2)风疹患儿为高热,且无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3天后出疹均可鉴别。
    (3)水痘患儿无水痘接触史,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无疱疹、痂疹,可鉴别。
    (4)猩红热患儿高热3天后出疹,皮疹间皮肤正常,不符合猩红热典型皮疹,无帕氏线、"杨梅"舌等,可鉴别。
    3.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发热时退热、皮疹出现后防止继发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