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所特有的米泔水样吐泻物的产生是因为
A.肠腔水分吸收减少
B.消化液分泌增多
C.肠液分泌增多
D.胆汁分泌减少
E.肠腔炎症渗出物增加
第1题:
硫酸镁导泻的作用机制是
A.对抗Ca2+
B.激活Na+,K+-ATP酶
C.扩张外周血管
D.在肠腔内形成高渗而减少水分吸收
E.分泌缩胆囊素,促进肠液分泌和蠕动
第2题:
动力性腹泻的发生机制是
A.胃肠黏膜分泌过多的液体
B.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
C.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
D.肠黏膜炎症致渗出增多
E.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吸收
第3题: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腹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VIP的作用
B.肠蠕动增强
C.肠液分泌增多
D.肠腔内渗出物增多
E.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
第4题:
霍乱确诊的主要依据
A.无痛性腹泻
B."米泔水"样泻吐物
C.霍乱血清凝集反应
D.痛性肌肉痉挛
E.吐泻物检查霍乱弧菌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霍乱所特有的"米泔水"样吐泻物产生机制是
第10题:
霍乱患者吐泻物呈“米泔水”样是因为()
第11题:
消化液分泌增多
肠液分泌增多
肠腔水分吸收减少
胆汁分泌减少
肠腔炎症渗出物增加
第12题:
含有大量的炎性渗出物
含有大量的脱落的肠粘膜
含有大量的脓细胞
肠道杯状细胞分泌大量粘液
胃酸分泌减少
第13题:
A.肾素分泌减少
B.肾上腺素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心房利钠肽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第14题:
开塞露的作用机制是
A.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后,增加肠内容物的容积
B.在肠腔维持高渗透压,阻止肠丙盐和水分的吸收
C.润滑软化粪便,减少肠内水分被吸收
D.使粘膜通透性增加,使电解质和水向肠腔渗透
E.刺激十二指肠分泌缩胆囊肽,促进肠分泌肠液和蠕动
第15题:
甲亢时,腹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VIP的作用
B.肠蠕动增强
C.肠液分泌增多
D.肠腔内渗出物增多
E.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霍乱病人吐泻“米泔水”样物是因为吐泻物中:()
第21题:
霍乱所特有的米泔水样吐泻物产生是()
第22题:
肠液分泌增多
消化液分泌增多
肠腔水分吸收减少
胆汁分泌减少
肠腔炎症渗出物增加
第23题:
含有大量粘液
含有大量脓细胞
含有大量胃肠粘膜
胆汁缺乏
含有大量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