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09年6月15日,A国某机电公司电告B国某科研所,欲以CFR条件向该科研所出口一批高精密仪器~总价款为1000万美元。6月21日机电公司收到科研所回电,科研所提出降价为950万美元,机电公司于6月24日电告科研所同意其请求,科研所于当天收到此传真,机电公司按照乙公司的要求于6月25日将货物运至A国C市港口装船,在公海航行时,由于大风浪使集装箱发生损坏,部门高精密仪器受到损坏。7月20日货物运至B国港口,科研所拒绝接收货物,并向机电公司索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机电公司与科研所间的合同于( )成立。

题目

(五)

2009年6月15日,A国某机电公司电告B国某科研所,欲以CFR条件向该科研所出口一批高精密仪器~总价款为1000万美元。6月21日机电公司收到科研所回电,科研所提出降价为950万美元,机电公司于6月24日电告科研所同意其请求,科研所于当天收到此传真,机电公司按照乙公司的要求于6月25日将货物运至A国C市港口装船,在公海航行时,由于大风浪使集装箱发生损坏,部门高精密仪器受到损坏。7月20日货物运至B国港口,科研所拒绝接收货物,并向机电公司索赔。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机电公司与科研所间的合同于( )成立。

A.6月15日

B.6月21日

C.6月24日

D.6月25日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C。解析:本题考核的考点是合同的订立。合同成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就合同内容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协议的过程。它是通过一方提出要约,另一方对要约表示承诺后成立。本题中,机电公司向科研所提出出口总价款为1000万美元的要求,属于要约。但是科研所将价款降价为950万美元的行为,由于对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改变,属于反要约。该反要约经机电公司6月24日同意后,合同即成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更多“(五)2009年6月15日,A国某机电公司电告B国某科研所,欲以CFR条件向该科研所出口一批高精密仪器~总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5~8题: 2006年6月15日,A国甲公司电告B国乙公司,欲以CFR条件向乙公司出口一批陶器,总价款为100万美元。6月2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回电,乙公司提出降价为90万美元,甲公司于6月24日 电告乙公司同意其请求,乙公司于当天收到此电报,甲公司按照乙公司的要求于6月25日将货物运至A国C市港口装船,在公海航行时,由于大风使甲公司托运的集装箱互相碰撞,损失部分陶器。7月20日货物运至B国港口,乙公司拒绝接收货物,并向甲公司索赔。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甲乙公司问的合同于( )成立。 A.6月15日 B.6月21日 C.6月24日 D.6月25日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合同的订立。合同成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就合同内容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协议的过程。它是通过一方提出要约,另一方对要约表示承诺后成立。本题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提出出口总价款为100万美元的要求,属于要约。但是乙方将价款降价为90万美元的行为,由于对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改变,属于反要约。该反要约经甲公司6月24日同意后,合同即成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第2题:

    2006年6月15日,A国甲公司电告B国乙公司,欲以CFR条件向乙公司出口一批陶器,总价款为100万美元。6月2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回电,乙公司提出降价为90万美元,甲公司6月24日电告乙公司同意其请求,乙公司于当天收到此电报,甲公司按照乙公司的要求于6月25日将货物运至A国C市港口装船,在公海航行时,由于大风使甲公司托运的集装箱互相碰撞,损失部分陶器。7月20日货物运到B国港口,乙公司拒绝接收货物,并向甲公司索赔。

    87.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甲乙公司间的合同于()成立。

    A.6月15日

    B.6月21日

    C.6月24日

    D.6月25日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核的考点是合同的订立。合同成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就合同内容进行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书面协议的过程。它是通过一方提出要约,另一方对要约表示承诺后成立。本题中,甲公司向乙公司提出出口总价款为100万美元的要求,属于要约。但是乙方将价款降价为90万美元的行为,由于对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改变,属于反要约。该反要约经甲公司6月24日同意后,合同即成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第3题:

    甲公司委托乙科研所为自己进行技术咨询,乙科研所提供咨询意见后,利用甲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工作条件完成了一种新产品的开发,甲公司利用乙科研所的咨询意见完成了一种新技术的开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产品和新技术均归甲公司所有
    B:新产品归乙科研所所有,新技术归甲公司所有
    C:新产品和新技术均归乙科研所所有
    D:新产品和新技术归乙科研所和甲公司共有

    答案:A,C,D
    解析:
    《合同法》第363条规定:“在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受托人利用委托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工作条件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属于受托人。委托人利用受托人的工作成果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属于委托人。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根据该条规定,AC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 第4题:

    某科研所的研究员王某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了一项发明,之前王某与科研所就该发明订有一份协议,约定了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王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以下关于该发明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科研所

    B.专利申请权归科研所,专利权归王某

    C.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王某

    D.专利申请权归王某,专利权归科研所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科研所与甲厂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科研所为甲厂进行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发成功上市后,销量很好。乙厂找到科研所,以赞助该科研所10万元的条件获取了该新产品的核心技术,乙厂遂生产同类产品,甲厂产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乙厂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对甲厂承担赔偿责任
    B、科研所的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应与乙厂共同向甲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C、监督检查部门可以责令乙厂停止销售新产品,并处罚款
    D、监督检查部门可以吊销乙厂的营业执照

    答案:D
    解析: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2款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主体可以是经营者,也可以是经营者之外的第三人,只要实施了该条款规定的行为,就可以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本题中,乙厂以利诱的方式获取甲厂的商业秘密,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科研所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将甲厂的技术信息提供给乙厂使用,也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科研所应当与乙厂共同向甲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AB选项中的陈述都是正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行政责任仅包括停止违法行为和罚款。所以C选项中的陈述是正确的,而D选项中的吊销营业执照是监督检查部门无权采取的措施,所以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