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推进农村人口现代化,并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B、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加快工业发展,促进资源集聚
D、促进工业规模化,推动农民转业
第2题:
第3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
第4题:
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第5题:
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请推导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主导转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①农民转为市民——从事第三产业——收入差距缩小——消费水平提高——消费主导转型 ②农民转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扩大——消费主导转型 ③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业耕地扩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现代化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现代化
第6题:
推动()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7题: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本质就是()。
第8题: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由()转变。
第9题: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城乡统筹
第10题:
第11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第12题:
第13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第14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当前,我国实现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
第15题: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材料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让进城农民拥有城市户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住房、子女入学和各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让进城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材料二: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16题:
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示强调,()的必由之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17题: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这“四化”是指()
第18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19题: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的必然要求。
第20题:
信息化和工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和城镇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工业化
第21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使土地的城镇化先于人口的城镇化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第22题:
农业
农民
农村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