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周长为1500mm,保护层厚度为25mm,采用的双肢箍筋,直径为8mm,弯钩增加长度为90mm,计算单根箍筋长度为( )mm。A:1448 B:1458 C:1480 D:1630

题目
某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周长为1500mm,保护层厚度为25mm,采用的双肢箍筋,直径为8mm,弯钩增加长度为90mm,计算单根箍筋长度为( )mm。

A:1448
B:1458
C:1480
D:1630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2019版教材P403
箍筋单根长度=构件截面周长-8×保护层厚-4×箍筋直径+2×弯钩增加长度。
更多“某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周长为1500mm,保护层厚度为25mm,采用的双肢箍筋,直径为8mm,弯钩增加长度为90mm,计算单根箍筋长度为( )mm。”相关问题
  • 第1题:

    计算箍筋长度时,需要考虑( )。

    A.混凝土保护层
    B.箍筋的形式
    C.箍筋的根数
    D.箍筋单根长度
    E.构件截面周长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箍筋是为了固定主筋位置和组成钢筋骨架而设置的一种钢筋。计算长度时,要考虑混凝土保护层、箍筋的形式、箍筋的根数和箍筋单根长度。教材页码:P389-408

  • 第2题:

    某钢筋混凝土梁,同时承受弯矩、剪力和扭矩的作用,不考虑抗震设计。梁截面为400mm×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内配置四肢箍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经计算,Ast1/s=0.65mm ,Asv/s=2.15mm ,其中,Ast1为受扭计算中沿截面周边配置的箍筋单肢截面面积,Asv为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截面面积, s为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试问,至少选用下列何项箍筋配置才能满足计算要求?


    答案:C
    解析:
    解答:根据题中选项反映的条件,按照四肢箍,箍筋间距100进行计算。
    抗扭和抗剪所需的总箍筋面积Asv,t=(0.65×100×2+2.15×100)mm2=345mm2
    单肢箍筋面积Asv,t1=345/4mm2 =86.25mm2
    外圈单肢抗扭箍筋截面Ast1=0.65×100mm2=65mm2
    max( Asv,t1,Ast1)=86.25mm2
    因此,单肢箍筋面积至少应取86.25mm2
    经比较选用中12:Asv1=113mm2,满足。

  • 第3题:

    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长6400mm,截面为800×1200mm,设计用ф12mm箍筋,单位理论重量为0.888kg/m,单根箍筋两个弯钩增加长度共160mm,钢筋保护层厚为25mm,箍筋间距为200mm,则10根梁的箍筋工程量为( )。

    A.1.112t
    B.1.160t
    C.1.146t
    D.1.193t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403
    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箍筋根数=(6400-50)/200+1=33(根),每根箍筋的长度=(1.2+0.8)×2-8×0.025+0.16=3.912(m),10根梁的箍筋工程量=33×3.912×0.888×10=1.16(t)。@##

  • 第4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层或工程量计算错误的为()。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C.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
    D.箍筋根数=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

    答案:D
    解析:
    选项 D错误,箍筋根数=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 第5题:

    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表述, 正确的是()。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D.如有搭接,需要减去搭接长度

    答案:C
    解析:
    钢筋的下料长度。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4)钢筋如需搭接,还需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 第6题:

    箍筋四肢箍计算长度为什么不对?一个长度6900mm,直径6.5mm的钢筋,截面370mm×180mm的梁,四肢箍,箍筋@200根数68箍筋四肢箍长度为什么是1142.9mm?


    正确答案:首先:要计算出四肢箍,那么梁主筋必须要有满足四肢箍的主筋根数,也就是说,你的梁主筋不能只有二根钢筋,这样是计算不出四肢箍的。而且长度也不对。请检查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处的钢筋输入情况。

  • 第7题: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以下正确的是()。

    •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C、箍钢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D、斜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关于受扭构件的箍筋说法正确的有()

    • A、受扭箍筋必须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
    • B、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
    • C、箍筋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
    • D、受扭箍筋必须做成开口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
    • E、箍筋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2d(d为箍筋直径)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某钢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直径是20mm,箍筋为Φ6@150,则箍筋的弯钩增加长度应为()比较合适。

    • A、100mm
    • B、120mm
    • C、140mm
    • D、160mm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箍筋下料长度所采用的公式是()
    A

    箍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量

    B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保护层厚度+斜段长度-弯曲量度差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弯钩增加长度

    D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量度差+弯钩增加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以下正确的是()。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増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钢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

    斜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现浇混凝土梁,截面周长为1500mm,保护层厚度为25mm,采用的双肢箍筋,直径为8mm,弯钩增加长度为90mm,计算单根钢筋长度为(   )mm。
    A

    1448

    B

    1458

    C

    1480

    D

    1630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错误的是( )。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参见教材P60。

  • 第14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长6000mm,截面为800×1200mm,设计用ф12mm箍筋,单位理论重量为0.888kg/m,单根箍筋两个弯钩增加长度共160mm,钢筋保护层厚为25mm,箍筋间距为200mm,则10根梁的箍筋工程量为()。

    A、1.042t
    B、1.047t
    C、1.076t
    D、1.123t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钢筋工程。箍筋根数=6000/200+1=31根,每根箍筋的长度=(1.2+0.8)×2-8×0.025-4×0.012+0.16=3.912m,10根梁的箍筋工程量=31×3.912×0.888×10=1.076t。

  • 第15题:

    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长6400mm,截面为800*1200mm,设计用φ12mm箍筋,单位理论重量为0.888kg/m,单根箍筋两个弯钩增加长度工160mm,钢筋保护层厚为25mm,箍筋间距为200mm,则10根梁的箍筋工程量为()。

    A:1.112t
    B:1.117t
    C:1.146t
    D:1.193t

    答案:C
    解析:
    箍筋长度=构件截面周长-8*保护层厚+4*箍筋直径+2*钩长。箍筋根数=6400/200+1=33根。每根箍筋长=(1.2+0.8)*2-8*0.025-4*0.012+0.16=3.912m。T=33*3.912*0.888*10=1.146t@##

  • 第16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规定,关于钢筋保护层或工程量计算正确的为()。

    A.Φ20mm钢筋一个半圆弯钩的增加长度为125mm
    B.Φ16mm钢筋一个90°弯钩的增加长度为56mm
    C.Φ20mm钢筋弯起45°,弯起高度为450mm,一侧弯起增加的长度为186.3mm
    D.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E.箍筋根数=构件长度/箍筋间距+1

    答案:A,B,C
    解析: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梁、柱、杆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20mm,故 D错。箍筋根数=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故 E错。

  • 第17题:

    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一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段长度一弯曲调整值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一箍筋调整值
    D.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一箍筋调整值

    答案:B
    解析:
    2020教材P106 / 2019教材P105

    @##

  • 第18题:

    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长6400mm,截面800×1200mm,设计用Φ12mm箍筋,单位理论重量为0.888kg/m,单根箍筋两个弯钩增加长度工160mm,钢筋保护层厚为25mm,箍筋间距为200mm,则10根梁的箍筋工程量为()。

    • A、1.112t 
    • B、1.117t 
    • C、1.146t 
    • D、1.193t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以下正确的是()。

    •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増加长度
    •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C、箍钢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 D、斜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某钢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直径是20mm,箍筋为Φ8@120,则箍筋弯钩增加长度应为()。

    • A、100mm
    • B、120mm
    • C、140mm
    • D、160mm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某钢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直径是20mm,箍筋为Φ10@150,则箍筋的弯钩增加长度为下列哪项比较合适。()

    • A、100mm
    • B、120mm
    • C、140mm
    • D、160mm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D

    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箍筋调整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増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以下正确的是()。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厚度十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蔬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

    斜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増加长度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