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法人成立的条件包括:
(1)依法成立。一是指法人的目的、成立宗旨、经营范围等,不得违反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二是指其成立的审核和登记程序要合法。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是法人的物质保障,是指与法人开展的各项业务相适应的一定数量的财产或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法人的名称是法人的标志,法人对其享有专用权。法人的组织机构是对内管理法人事务、对外代表法人从事民衷活动的机构。法人的场所是法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方。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里的民事责任是指财产责任。
更多“(2009年真题)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7年真题)简述善意取得的含义与条件。


    答案:
    解析:
    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占有的他人的动产不法让与第三人,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的法律制度。善意取得的条件是:(1)标的物须为可以流通的动产。(2)让与人无转移动产所有权的权利。(3)受让人通过有偿行为取得动产。(4)受让人取得动产时出于善意。
    注:上面所列为《物权法》通过之前的善意取得概念和构成要件,但《物权法》通过之后,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已经发生变化,故考生不能再按照上面给出的标准答案复习,而应当按照《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来确定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根据《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动产或不动产让与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原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的法律制度。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为:(1)标的物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或不动产。(2)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须出于善意。所谓善意,即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让与人为非所有人。(3)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财产。即受让人通过有效交换支付了合理价款。(4)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即善意取得的财产已经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对于动产,必须发生了该财产占有的实际移转;对于不动产,善意取得获得的财产依照法律规定已经办理登记。

  • 第2题:

    (2007年真题)简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答案:
    解析: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理论上也称这一条为转化型抢劫罪的规定。适用这一规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2)行为人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3)行为人.凶须是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第3题:

    法人成立的条件包括( )。

    A.法人应该有自己独立产权的办公场地
    B.法人可以自然成立
    C.法人可以有法定代表人
    D.法人能够独立民事责任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法人具备条件。A 法人应担有自己的住所,住所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租赁的,B 法人应当依法成立,不能自然产生,产生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C 法人应当有法定代表人。

  • 第4题:

    简述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


    正确答案: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第5题:

    法人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法人的成立条件有:
    第一,依法成立;
    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第6题:

    法人成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 指社会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创设并取得法律上的人格
    条件:
    (1)依法成立法人组织的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并且其组织机构、设立方式、经营范围等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法人成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 法人设立的结果是法人成立,但并不是任何设立行为都会导致这一结果的产生,只有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而进行的设立行为才会导致法人的成立,法人成立的条件就是指法人得以成立的要件,它包括程序要件和实质要件两个方面。
    《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成立;
    (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
    (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上述《民法通则》的规定将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作为法人的条件,但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更主要地体现为法人成立后的特征。因此,不应当认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法人成立的条件。
    以上条件是法人成立的一般的或基本的条件,对于不同类型的法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来确定其具体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具备公司成立条件,公司就能取得法人资格。(  )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

    正确答案: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法人成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 指社会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创设并取得法律上的人格
    条件:
    (1)依法成立法人组织的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并且其组织机构、设立方式、经营范围等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法人?法人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根据我国《通则》规定,法人必须具备下述条件:(1)依法成立(2)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法人成立时,不需履行登记手续的是(  )。[2005年真题]
    A

    公司法人

    B

    企业法人

    C

    社团法人

    D

    机关法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和B项,《民法总则》第七十六条和七十七条规定,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营利法人经依法登记成立。C项,《民法总则》第九十条规定,具备法人条件,基于会员共同意愿,为公益目的或者会员共同利益等非营利目的设立的社会团体,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D项,《民法总则》第九十七条规定,有独立经费的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机关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为履行职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动。

  • 第13题:

    (2009年真题)简述行贿罪的成立条件。


    答案:
    解析: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其成立要件为:
    (1)侵犯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2)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这里的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关于经济往来中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回扣、手续费,只能在账内公开给予,而不得在账外暗中给予的规定。(3)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 第14题:

    (2005年真题)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


    答案:
    解析:
    (1)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4)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5)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6)对于累犯,不得适用假释。

  • 第15题:

    下列关于法人成立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法人成立的条件就是法人的设立程序
    B.法人成立条件之一就是法人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成立条件之一就是法人对外必须负有限责任
    D.法人的成立条件之一就是法人必须依法成立


    答案:B,D
    解析:
    【精解】A项错在:法人成立强调法人设立的结果,而非法人设立程序。C项错在:法人对外承担有限责任,这没有错,但这并非法人成立条件。

  • 第16题:

    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第17题:

    什么是法人?法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成立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第18题:

    问答题
    法人的成立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法人的成立条件有:
    第一,依法成立;
    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2010年真题]

    正确答案:
    战时缓刑是指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暂缓其原判刑罚的执行,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的制度。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
    (1)必须是在战时
    这是缓刑适用的时间条件,在和平时期或非战时条件下,不能适用此种缓刑。根据我国《刑法》第451条的规定,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2)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这是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不是犯罪的军人,或者虽是犯罪的军人,但被判处的刑罚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能适用缓刑。同时,根据我国《刑法》第74条的规定,构成累犯的犯罪军人应同样不适用于战时缓刑。
    (3)必须是在战争条件下宣告缓刑没有现实危险
    这是战时适用缓刑最关键的条件。即使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若被判断为适用缓刑具有现实危险,也不能宣告缓刑。因为,战时缓刑的适用,是将犯罪军人继续留在部队,并在战时状态下执行军事任务,若宣告缓刑具有现实的危险,则会在战时状态下危害国家的军事利益。至于宣告缓刑是否有现实危险,则应根据犯罪军人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以及犯罪军人的悔罪表现和一贯表现作出综合评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只要具备公司设立条件,就能够成立公司,从而取得法人资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关于法人,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成立社团法人均须登记

    B

    银行均是企业法人

    C

    法人之间可形成合伙型联营

    D

    一人公司均不是法人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我国法人分类中的社会团体法人和企业法人均属于传统大陆法系法人分类中的社团法人。《民法总则》第88条规定,具备法人条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公益服务设立的事业单位,经依法登记成立,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据此,并不是所有社团法人的成立都需要登记。
    B项,中国人民银行在性质上属于由国务院领导的、我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企业法人,而是机关法人
    C项,法人的联营是2个以上法人之间联合经营,包括3种形式:①法人型联营;②合伙型联营;③合同型联营。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即法人之间可以成立合伙型联营。
    D项,所有的公司均属于企业法人,一人公司是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的公司类型,即一人公司均为法人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论述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2017年真题]

    正确答案:
    《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下列成立条件:
    (1)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是正当防卫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有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是指人所实施的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的侵袭和损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②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实际存在,是指不法侵害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想象的、推测的。
    (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行,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一般来说,不法侵害已经开始是指不法侵害人已经着手直接实施侵害行为,但是,对于某些危险的犯罪,虽然犯罪行为还没有着手实行,但已经对合法权益造成了紧迫的威胁,也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险状态尚在继续中,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或排除。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要求,不能进行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事先防卫,是指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时进行的防卫;事后防卫,是指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的防卫。
    (3)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
    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这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对于不法侵害人以外的任何人,都不能进行防卫。
    (4)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非出于上述目的的下列两种行为不是正当防卫:①防卫挑拨,即行为人出于侵害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助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②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即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非法意图而发生的相互侵害行为。
    (5)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是区别防卫的合法与非法、正当与过当的一个标志。在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客观需要说”“基本适应说”和“相当说”三种主张。其中,“相当说”的主张较为科学、合理。此种观点认为,必要限度原则上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为标准,同时要求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在手段、强度等方面,不存在过于悬殊的差异。根据相当说的主张及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行为只要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需,并且根据不法侵害发生的环境、防卫人与不法侵害人的力量对比等客观因素判断,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没有明显超过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或者虽然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明显超过不法侵害,但实际造成的损害并不算重大的,均属正当防卫的范围,而不能认为防卫过当。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