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所用钢筋的成本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钢筋损耗率、钢筋消耗量及钢筋单价,则进行分析替代的顺序是( )。A、损耗率一消耗量一单价 B、消耗量一损耗率一单价 C、单价一消耗量一损耗率 D、消耗量一单价一损耗率

题目
某项目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所用钢筋的成本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钢筋损耗率、钢筋消耗量及钢筋单价,则进行分析替代的顺序是( )。

A、损耗率一消耗量一单价
B、消耗量一损耗率一单价
C、单价一消耗量一损耗率
D、消耗量一单价一损耗率

相似考题
更多“某项目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所用钢筋的成本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钢筋损耗率、钢筋消耗量及钢筋单价,则进行分析替代的顺序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施工企业8月份钢筋原材料的实际费用为2万元,而计划值为20万元,由于钢筋原材料费由工程数量、单位工程量钢筋耗用量和钢筋单位3个因素乘积构成,若分析这3个因素对钢筋原材料的影响方向及程度,适宜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是()(2016)

    A.概率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答案:B
    解析:
    财务分析的3种方法,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
    题目中提到了“若分析这3个因素对钢筋原材料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很明显属于因素分析法。

  • 第2题:

    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B、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C、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D
    解析: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性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 第3题:

    某商品混凝土的目标产量为500立方米,单价为660元,损耗率为5%,实际产量为520立方米,单价为680元,损耗率为3%。受影响的程度依次为产量、单价及损耗率,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元。

    A.3848
    B.6864
    C.7072
    D.17784

    答案:C
    解析:
    2020/2019教材P105
    差值目标数为基础 500×660×1.05= 346500
    第一次变化产量 520×660×1.05= 360360
    346500-360360 =-13860
    第二次变化单价 520×680×1.05= 371280
    360360-371280= -10920
    第三次变化损耗率 520×680×1.03= 364208
    371280-364208 =7072

  • 第4题:

    某项目运用因素分析法对所用钢筋的成本进行分析,影响因素包括钢筋损耗率、钢筋消耗量及钢筋单价,则进行分析替代的顺序是()。

    A.损耗率一消耗量一单价
    B.消耗量一损耗率一单价
    C.单价一消耗量一损耗率
    D.消耗量一单价一损耗率

    答案:D
    解析:
    2020/2019教材P105
    (二)因素分析法(2 ) 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本题中,钢筋损耗率是相对值,钢筋消耗量是消耗的实物量,钢筋单价是价值量。

  • 第5题:

    在编制钢筋制安工程标底单价时,若钢筋制安工作量较大,则钢筋材料的利用率高,损耗率相对较低,钢筋材料的附加量及人工数量()。

    • A、可适当增加
    • B、可适当减少
    • C、不变
    • D、与钢筋制安量无关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某施工项目经理对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成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目标成本是44万元,实际成本是48万元,因此要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对混凝土成本的影响程度,最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 A、比较法
    • B、构成比率法
    • C、因素分析法
    • D、动态比率法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若要分别分析材料的消耗量和单价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可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是()。

    • A、因素分析法
    • B、趋势分析法
    • C、比率分析法
    • D、因果分析法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某工程材料中钢筋的目标的消耗量100吨,单价4000元,损耗率5%。实际消耗量110吨,单价4200元,损耗率3%。运用因素分析法,则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
    A

    23100元

    B

    42000元

    C

    55860元

    D

    65100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施工项目的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20000元(目标产量500平方米,目标单价800元/平米,预计损耗率为5%),实际成本是511680元(实际产量600平方米,实际单价820元/平米,实际损耗率为4%)。若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因素的排列顺序是:产量、单价、耗损率),则由于产量提高增加的成本是( )元。*
    A

    4920

    B

    12600

    C

    84000

    D

    91680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A

    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B

    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C

    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D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种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 第11题:

    单选题
    某施工项目的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20000元(目标产量500m3,目标单价800元/m3,预计损耗率为5%),实际成本是511680元(实际产量600m3。实际单价820元/m3,实际损耗率为4%)。若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因素的排列顺序:产量、单价、损耗率),则由于产量提高增加的成本是()元。
    A

    4920

    B

    12600

    C

    84000

    D

    9168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哪些因素对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有影响?()
    A

    横向钢筋

    B

    混凝土强度

    C

    钢筋的表面形状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施工企业8月份钢筋原材料的实际费用为22万元,而计划值为20万元,由于钢筋原材料费由工程数量、单位工程量钢筋耗用量和钢筋单价三个因素乘积构成,若分析这三个因素对钢筋原材料的影响方向及程度,适宜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是( )。

    A、概率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结构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答案:B
    解析:
    教材P136
    【知识点】因素分析法。适宜采用的方法是连环替代法,而连环替代法属于因素分析法。

  • 第14题:

    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因素分解的关联性
    B.因素替代的顺序性
    C.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D.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答案:D
    解析:
    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性的连环性和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 第15题:

    某项目计划使用钢筋的目标消耗量为200t,单价4000元,损耗率5%。若实际消耗量为220t,损耗率4%,运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得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为23100元,则实际单价为()元。

    A.4100
    B.4139
    C.4400
    D.4510

    答案:A
    解析:
    2020/2019教材P104
    (二)因素分析法(1 ) 确定分析对象,计算实际与目标数的差异;(2 ) 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3 )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数;(4 )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已确定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 )将每次替换计算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6 )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本题:以目标数840000元(=200×4000×1.0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消耗量、单价、损耗率分别为第一、第二及第三替代因素。第一次替代消耗量因素,以220替代200,得:220×4000×l.05=92400。第二次替代后的值-第一次替代后的值=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947100-924000-23100,而第二次替代后的值947100=220x实际单价X1.05,所以实际单价=947100/220/1.05=4100(元)

  • 第16题:

    某公司承接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内外墙及框架间墙采用GZL保温砌块砌筑。目标成本为305210.50元,实际成本为333560.40元,比目标成本超支了28349.90元,用因素分析法分析砌筑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的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有关对比数据见下表。



    问题
    (1)请简单陈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因素分析法又称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这种方法用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在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假设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则不变,然后逐个替代,并分别比较其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1)分析对象为某框架结构中的GZL保温砌块的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28349.90元。
    2)该指标是由砌筑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其排序见下表。
    3)以目标305210.50元(=970×310×1.015)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4)第一次替代砌筑量因素:以985替代970,985×310×1.015=309930.25元;第二次代换以332代替310,985×332×1.015=331925.30元;第三次代换以1.02代替1.015,985×332×1.02=?333560.40元。
    5)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为:309930.25-305210.50=4719.75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为:331925.30-309930.25=21995.05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为:333560.40-331925.30=1635.10元。
    砌筑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4719.75元,单价上升使成本增加了21995.05元,而损耗率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635.10元。
    6)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为:4719.75+21995.05+1635.10=28349.90元,与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总差额相等。
    或者运用因素分析表分析各因素的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计算过程见下表。。



  • 第17题: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轻度因素有()。

    • A、钢筋外形特征
    • B、混凝土强度
    • C、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
    • D、横向钢筋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某工程材料中钢筋的目标的消耗量100吨,单价4000元,损耗率5%。实际消耗量110吨,单价4200元,损耗率3%。运用因素分析法,则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

    • A、23100元
    • B、42000元
    • C、55860元
    • D、65100元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已知钢筋的必需消耗量为300t,损耗率为2%,则钢筋的净用量为()t。

    • A、294.12
    • B、294
    • C、306.1
    • D、306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已知钢筋的必需消耗量为300t,损耗率为2%,则钢筋的净用量为()t。
    A

    294.12

    B

    294

    C

    306.1

    D

    306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施工项目经理对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成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目标成本是44万元,实际成本是48万元,因此要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对混凝土成本的影响程度,最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

    比较法

    B

    构成比率法

    C

    因素分析法

    D

    动态比率法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施工企业8月份钢筋原材料的实际费用为22万元,而计划值为20万元,由于钢筋原材料费由工程数量.单位工程量钢筋耗用量和钢筋单价三个因素乘积构成,若分析这三个因素对钢筋原材料的影响方向及程度,适宜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是()。*
    A

    概率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结构分析法

    D

    趋势分析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何?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替代顺序应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利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第一,将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因素的乘积;
    第二,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两个指标体系。
    第三,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
    第四,计算替代指标。
    第五,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第六,将各因素变对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的差额(分析对象)相等。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N0)与实际指标(N1)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