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其所体现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题目
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其所体现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犯罪


相似考题
更多“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其所体现的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C.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D.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ABC

  • 第3题:

    我国刑法对犯罪的量刑根据不同的情节有不同的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或者——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或者——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对于从犯,应当——、——处罚或者——处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该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处罚或者——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或者——处罚。在这段话中,空格处:( )

    A.6处填“从轻”,4处填“减轻”,4处填

    “免除”,1处填“从重”

    B.4处填“从轻”,4处填“减轻”,6处填

    “免除”,1处填“加重”

    C.4处填“从轻”,6处填“减轻”,4处填

    “免除”,1处填“从重”

    D.6处填“从轻”,4处填“减轻”,4处填

    “免除”,1处填“加重”


    正确答案:C
    【考点】不同量刑情节的不同规定
    【解析】参见《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27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4题: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该条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不构成犯罪

    B.“应当免除处罚”是指不追究刑事责任

    C.“造成损害”是指造成犯罪既遂结果以外的损害

    D.“应当减轻处罚”是指应当在所触犯罪名的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造成损害应为非犯罪既遂结果的损害。而法定最低刑,并非笼统地指特定犯罪的法定刑的最低刑,而是指与行为人所实施的特定具体犯罪相适应的法定刑所包括的具体量刑幅度的最低刑。故选C。

  • 第5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B.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免除处罚

    答案:D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第6题: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

    • A、应当免除处罚
    • B、应当减轻处罚
    • C、应当从轻处罚
    • D、可以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A、犯罪性质
    • B、犯罪情节
    • C、犯罪地位
    • D、犯罪原因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罪,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

    • A、应当
    • B、可以
    • C、有法律规定的
    • D、情节轻微的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A

    应当减轻处罚

    B

    应当免除处罚

    C

    可以减轻处罚

    D

    可以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

    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对于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
    A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B

    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处罚原则是( )。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减轻

    D.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掌握犯罪中止的含义,以及其处罚原则。

  • 第14题:

    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 )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A.应当

    B.可以

    C.视情节轻微程度

    D.如果是过失的


    正确答案:A
    《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

  • 第15题: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应当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错

  • 第16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未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D.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BCD

  • 第17题:

    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犯罪行为实施完毕,则不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B.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C.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犯罪中止只可能出现在故意犯罪中
    E.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

    答案:B,C,D,E
    解析:
    本题属于刑法题目。
    A项,行为人在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故错误,排除。
    B、C项,《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故正确,当选。
    D项,犯罪中止,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故正确,当选。
    E项,犯罪的预备阶段是指实施犯罪创造条件而进行的准备阶段。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二是实行终了的中止。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的预备阶段。故正确,当选。

  • 第18题: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

    • A、应当减轻处罚
    • B、应当免除处罚
    • C、可以减轻处罚
    • D、可以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对于犯罪中止,应当如何处罚?()

    • A、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 B、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D、可以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A,B

  • 第21题:

    单选题
    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罪,造成损害的,()减轻处罚。
    A

    应当

    B

    可以

    C

    有法律规定的

    D

    情节轻微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中国刑法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A

    犯罪性质

    B

    犯罪情节

    C

    犯罪地位

    D

    犯罪原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