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罪中的“枉法”,是指(  )。 A.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B.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做枉法裁判 D.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法律做枉法裁判

题目
徇私枉法罪中的“枉法”,是指(  )。
A.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B.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C.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做枉法裁判
D.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法律做枉法裁判


相似考题
更多“徇私枉法罪中的“枉法”,是指(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司法工作人员甲徇私枉法又收受贿赂,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对甲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

    A.属于吸收犯,按徇私枉法罪一罪处理
    B.属于牵连犯,按受贿罪乙罪处理
    C.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在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徇私枉法罪和其他罪的竞合关系。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收受贿赂,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的,属于牵连犯的行为,按照其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第2题:

    根据刑法的规定,关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
    B、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而徇私枉法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过失
    C、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客观上都可能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刑事追诉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都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
    E、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徇私枉法罪没有“情节严重”的要求

    答案:C,E
    解析:
    本题考核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所以选项A错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主观上都出于故意,过失不能构成上述两罪。所以选项B错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共同点在于:主观上都出于故意且为徇私情私利;客观上都可能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刑事追诉。所以选项C正确。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而徇私枉法罪中的行为构成犯罪则没有“情节严重”的要求。所以选项D错误,选项E正确。

  • 第3题: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B.以受贿罪论处
    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 第4题:

    简述徇私枉法罪的概念与特征。


    正确答案: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其特征有:
    (1)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起因、三种行为。
    两种起因:一是徇私。二是徇情。
    三种行为:一是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二是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三是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2)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即具有侦查、检查、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3)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 第5题:

    徇私枉法罪只能发生在刑事案件的追诉、审判活动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徇私枉法罪包括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和徇情枉法两种情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
    • B、徇私枉法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伪证罪则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
    • C、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伪证罪则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
    • D、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伪证罪主要以不作为的方式妨害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 第9题:

    多选题
    根据涉税犯罪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

    两罪必须为故意

    B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

    C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D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E

    徇私枉法罪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E,C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哪些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
    A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罪,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B

    徇私枉法罪,枉法仲裁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

    C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D

    徇私枉法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渎职犯罪中犯罪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的具体罪名。参见《刑法》第399条第1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400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401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徇私枉法罪的概念与特征。

    正确答案: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其特征有:
    (1)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起因、三种行为。
    两种起因:一是徇私。二是徇情。
    三种行为:一是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
    二是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
    三是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2)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即具有侦查、检查、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3)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正确答案: 司法工作人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渎职犯罪中,属于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 )。
    A.徇私枉法罪 B.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 D.枉法仲裁罪


    答案:A,B,C
    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第399、400条规定,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私放在押人员罪,均属于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 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 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的构成特征为:(1)侵犯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国家的司法公正。(2)客观方面为利用司法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下列枉法行为:①对明 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②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 ③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枉法裁判。(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为 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为故意。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 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构成特征是:(I)侵犯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审判活动与审 判公正。(2)客观方面为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作出违背事实和法律的判决、裁判 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负有审判职责的人 员。(4)主观方面为故意。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私自将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放走,使其逃离监管的行为。私放在押人 员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犯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监管制度。(2)客观方面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放走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司法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 为故意。选项D不正确,枉法仲裁罪是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的渎职犯罪,而非司法工作人员的渎职罪。

  • 第14题:

    在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的是(  )。
    A.徇私枉法罪
    B.枉法裁判罪
    C.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D.玩忽职守罪


    答案:A,B,C
    解析:
    解析: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很明显,该罪属于故意犯罪。选项B“枉法裁判罪”应当修正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第399条第2款,该罪是指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也属于故意犯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是指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该罪也属于故意犯罪。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工作中草率马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公职,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因此,排除选项D。

  • 第15题:

    简述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答案:
    解析:
    两者均有徇私的动机和枉法裁判的行为有些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行为所指的对象不同。前罪是针对民事、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后罪则针对的是刑事案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2)行为发生的场合不同。前罪发生在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中而后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3)构成犯罪的条件不同。前罪以情节严重为要件;而后罪则无此要件的限定。

  • 第16题:

    徇私枉法罪只能由()构成。


    正确答案:司法工作人员

  • 第17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
    • B、徇私枉法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
    • C、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
    • D、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后徇私枉法的,以受贿罪和徇私枉法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下列哪些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

    • A、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罪,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 B、徇私枉法罪,枉法仲裁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
    • C、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 D、徇私枉法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私放在押人员罪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法官甲违背事实和法律,判决赵某的儿子无罪。事后,赵某按照和甲事前的约定,将5万现金送给甲的妻子乙,乙打电话向甲问明情况后收下礼金,关于甲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只构成徇私枉法罪,乙构成受贿罪
    • B、甲只构成徇私枉法罪,乙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 C、甲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乙构成受贿罪
    • D、甲构成徇私枉法罪,乙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问答题
    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伪证罪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出于私情,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在刑事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决定或者裁判的行为。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伪证罪均属于司法审判过程中的犯罪,但三者是不同的犯罪,三者之间存在者以下区别:
    (1)徇私枉法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要区别
    ①徇私枉法罪发生在刑事案件的追诉、审判活动中;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发生在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中。
    情节严重是构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法定条件,而徇私枉法罪不要求情节严重作为犯罪构成的必备内容。
    (2)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区别
    侵犯的客体不同。前罪只是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属于渎职罪的范畴;后罪则是复杂客体,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和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范畴。
    ②犯罪主体不同。前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客观方面表现不同。前罪表现为枉法追究、枉法裁判的各种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的行为;后罪只表现为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徇私枉法罪和伪证罪的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

    B

    徇私枉法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之便,伪证罪则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

    C

    徇私枉法罪是一种滥用司法职权的行为,伪证罪则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行为

    D

    徇私枉法罪主要以作为的方式枉法行为,伪证罪主要以不作为的方式妨害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根据《刑法》第399条第1、4款关于徇私枉法罪的规定和第305条关于伪证罪的规定,可得选项ABC均为二罪的区别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 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审判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