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2008年真题)简述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的主要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主要特点是:(1)该法采用社会本位的立法原则二(2)在具体制度上,该法将外国民法之最新学理、最新立法例加以吸纳、整合,萃成本国民法。(3)该法采取民商合一的编纂体例。(4)该法重在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及地主土地经营权。(5)该法的婚姻家庭制度体现出浓厚的封建色彩。民法典前三编引进了德国、日本、瑞士民法的大量条文,后两编带有较多的封建色彩。

  • 第2题:

    (2007年真题)简述我国刑法总则中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答案:
    解析:
    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主要表现在:(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一规定表明,并不是对所有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都适用死刑。(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刑法》第48条第2款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

  • 第3题:

    (2005年真题)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民法典的主要特点。


    答案:
    解析:
    (1)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即只编纂民法典,不单独编纂商法典,凡适合编人民法典的商事法律规范。其根据是民法与商法阃并无确定界限,两法并列既不便于立法,又有碍于法律适用。
    (2)在具体制度上,将外国民法的最新学理、最新立法加以吸收、整合,形成本国民法,并参照国外有关民法典,以旧民律草案为基础作了大量修正,表现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受法与固有法结合的特点。
    (3)采用“国家本位”的立法原则,强调只有个人利益在不违背国家利益时,始予保护。同时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和地主土地经营权,以保护地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4)婚姻家庭制度体现出浓厚的封建色彩。民法典肯定包办买卖婚姻及封建习惯,维护夫妻间的不平等和封建家长制。

  • 第4题:

    (2005年真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新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
    D.《暂行新刑律》


    答案:B
    解析: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

  • 第5题:

    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

    • A、《大清刑律》
    • B、《暂行新刑律》
    • C、《中华民国刑法》(1928年)
    • D、《中华民国刑法》(1935年)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和颁行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反革命派之间围绕政权问题而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在确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的前提下,于权力的分配上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相对缩小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其次,在行政权的配置方面,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目的就是以内阁牵制总统,以防止总统个人独裁,并为将来实行政党内阁打下基础。
    最后,临时约法对于其修改程序的规定,较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修改程序更为严格。一般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经议会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就可以修改。而临时约法,则从修改约法的议案的提出,到修改约法会议议员的出席和修改内容的表决都规定了较严格的百分比。

  • 第7题:

    保安处分制度确立于()

    • A、《大清新刑律》
    • B、《暂行新刑律》
    • C、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 D、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简述原核、病毒及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基因组较小,通常只有一个环形或线形的DNA分子2.基因组大部分序列是用来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之间的间隔序列很短。3.功能相关的基因常串联在一起由共同的调控元件调控。病毒基因组的特点:1.病毒基因组可以由DNA或RNA组成,但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2.不少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3.有重叠基因。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基因组较大2.不存在操纵子结构3.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4.有断裂基因

  • 第9题:

    单选题
    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
    A

    《大清刑律》

    B

    《暂行新刑律》

    C

    《中华民国刑法》(1928年)

    D

    《中华民国刑法》(1935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12年4月真题)简述《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刑法》分()、分则两编。

    正确答案: 总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刑法上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包括的情况。[2003年真题]

    正确答案: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包括客体错误、对象错误、行为认识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对象错误通常包括四种情况:
    (1)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和乙对象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例如,行为人意图杀甲,而误把乙当作甲加以侵害。此错误不影响故意的成立。
    (2)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例如,行为人意图盗窃一般财物,却误把枪支作为一般财物加以盗窃。这种错误只能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认定犯罪性质。
    (3)误将犯罪对象作为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例如,误把人当作野兽而射杀。此种情况,由于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而不成立故意,若存在过失,则成立过失犯罪。
    (4)误将非犯罪对象当作犯罪对象加以侵害。例如,行为人意欲杀甲,误把野兽当作甲加以杀害。此种情况,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只是由于认识错误而未得逞,构成犯罪未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引进保安处分制度的刑法典是(  )。
    A.《大清新刑律》
    B.《暂行新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1928)
    D.《中华民国刑法》(1935)


    答案:D
    解析:
    【精解】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修订的第二部《中华民国刑法》,通称“新刑法”。该刑法引进了保安处分制度。这里的“保安处分制度”,是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作为刑罚补充手段的制度,它以所谓“社会本位”和“相对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其主要特点是富有弹性,无所谓“罪刑法定”,可由法官任意解释,灵活运用,故选D项。

  • 第14题:

    (2004年真题)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


    答案:
    解析:
    (1)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目的的人.
    (2)教唆犯成立条件为:客观上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主观上行为人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
    (3)教唆犯的处罚原则为: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或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对教唆者应当按单独犯论处.

  • 第15题:

    (2006年真题)中国近代史上被称为“贿选宪法”的是(  )。
    A.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答案:C
    解析:
    解析:《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别称为“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别称为“袁记约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别称为“贿选宪法”。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别称为“蒋记宪法”。

  • 第16题:

    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专门刑法典是(  )。
    A.《暂行新刑律》
    B.《暂行章程》
    C.《中华民国刑法》(“旧刑法”)
    D.《中华民国刑法》(“新刑法”)


    答案:A
    解析:
    【精解】北洋政府制定的专门刑法典就是指《暂行新刑律》,故选A项。《暂行章程》是清末沈家本修律时附在《大清新刑律》的附录部分。《中华民国刑法》无论是“旧刑法”还是“新刑法”,都是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

  • 第17题:

    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正确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是,试图从各个方面限制和防范袁世凯的复辟,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其中包括:
    第一,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防总统之独裁”;
    其二,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加强国会对总统的监督;
    其三,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随意撕毁约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其主流是好的,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其旨在约束反革命力量,却又拱手交出政权,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充分地发动群众,因而最终被袁世凯所背弃。

  • 第18题:

    试述《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民法》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主要方面:
    (1)对西方法律的继受和移植
    《中华民国民法》对外来法的移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包括指导思想、体例、术语、技术、原则乃至内容。在立法原则方面,坚持起源于西方的自曲、平等、博爱等精神,排斥中国传统的等级、身份等观念,具体而言如在亲属和继承两编中强调男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完全平等,奖励亲属互助,增进种族健康、废除封建的宗祧继承等原则。反映在条文中如该民法第12条及13条规定,妻不再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改变了《大清民律草案》中将妻作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规定。第1052条规定,在请求离婚的条件方面,夫妻享有完全的对等权利等等。
    在指导思想方面,吸收国家本位的法律指导思想,保护社会公益。众所周知,西方社会在进入19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开始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增多,与此相适应,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也开始盛行于法律思想领域表现在民法方面,就是传统的个人本位主义原则被社会本位主义原则所替代,权利的行使受到了更多的限制。《中华民国民法》也采纳了社会本位主义的法律思想,注重社会公益昀保护。该法典起草委员会在民法总则编的立法理由中公开表明:“我国人民,本已自由过度,散漫不堪,尤须及早防范,藉障狂澜。本党既以谋全民幸福为目的,对于社会公益,自应特加注重,力固社会之安全。此编之所规定,辄孜孜致意于此典,如对于法人取干涉主义,对于禁治产之宣告,限制其范围,对于消灭时效,缩短其期间等皆是。”这一原则在具体条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该民法第72条规定“法律行为有悖于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者无效”等。
    (2)对中国固有法的保留和改造
    适当地保留中国传统民商习俗,是清末以来几乎所有民商法制定者的又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南京政府也不例外。具体而言《中华民国民法》对中国固有民商法的保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典权制度。典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民事法律制度,大清民律草案中未能将其合理吸收,《中华民国民法》制定者则认为:“我国习惯无不动产质,而有典……两者比较,典之习惯实远胜于不动产质”,因而在法典中专设“典权”一章,加以保留,并从法律性质上对典权作了明确规定:“典权者,谓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之不动产而为
    使用及收益之权”,此外,还对典权的期限、典权人与出典人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等均做出了严格的界定,如典权的约定期限不得逾30年,典权人可以将典物转典或出租他人等,避免了双方可能发生的矛盾,在继承的同时又有所发展。
    二是家庭制度。关于家庭制度,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所制定的亲属编立法原则中明确提出:“个人主义与家属主义之在今日,孰得孰失,故尚有研究之余地,而我国家庭制度,为数千年社会组织之基础,一旦欲根本推翻之,恐窒碍难行,或影响社会太甚。在事实上似以保留此种组织为宜,在法律上自应承认家制之存在,并应设专章详定之。”为此,《中华民国民法》中专设“家”一章,规定“家务由家长管理”,“子女之特有财产由父管理,父不能管理时,由母管理”,“父母得于必要范围内惩戒其子女”等。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夫权等。尽簪《中华民国民法》在亲属编中以源于西方的男女平等精神为指导,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了一些维护权的内容,如规定“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妻以夫之住所为住所”,父母教养未成年子女“权利之行使意思不一致时,由父行使之”等。对这些固有法的保留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其中有一些,如典权制度在中国沿用已久,并被社会所广泛接受,保留下来,在当时无论是从维护社会秩序角度,还是从民事法律建设方面而言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毋庸讳言,其中也有一些,如维护夫权等,是对社会落后方面的迁就,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第19题:

    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其中主要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政府组织大纲则实行总统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增加了“人民”一章,这是组织大纲所没有的。略加说明。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保安处分制度确立于()
    A

    《大清新刑律》

    B

    《暂行新刑律》

    C

    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D

    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中华民国民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和颁行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和袁世凯为代表的反革命派之间围绕政权问题而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首先,在确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的前提下,于权力的分配上扩大了参议院的权力,相对缩小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其次,在行政权的配置方面,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目的就是以内阁牵制总统,以防止总统个人独裁,并为将来实行政党内阁打下基础。
    最后,临时约法对于其修改程序的规定,较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修改程序更为严格。一般资产阶级国家的宪法,经议会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就可以修改。而临时约法,则从修改约法的议案的提出,到修改约法会议议员的出席和修改内容的表决都规定了较严格的百分比。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