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企业员工分类的方法包括( )。
A.按性别构成分类
B.按学历结构分类
C.按专业构成分类
D.按职责类别分类
E.按职业类别分类
第2题:
B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包括
A、罕见
B、难以预测
C、发生率低、死亡率高
D、时间关系明确
E、机制不明
第3题:
药品重点监测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A、研究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B、观察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C、特殊人群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D、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开展的重点监测
E、风险因素明确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第4题:
C型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包括
A、潜伏期长
B、时间关系不明确
C、机制不明
D、可重现
E、背景发生率高
第5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
A、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B、直接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C、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厅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D、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E、按规定反映所在地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
本题考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根据第十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 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l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故本题选D。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零售企业药品陈列要求包括()。
第10题:
采购部门的建立方式不包括()。
第11题:
按性别构成分类
按学历结构分类
按专业构成分类
按职责类别分类
按职业能力分类
第12题:
硝基咪唑类
头孢菌素类
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
青霉素类
第13题:
企业员工分类的方法包括( )。
A.按年龄构成分类
B.按学历结构分类
C.按专业构成分类
D.按职责类别分类
E.按职业资格分类
第14题:
以下按发生机制分类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不正确的是
A.扩大的反应(A类)
B.复杂的反应(C类)
C.给药反应(D类)
D.家庭性反应(F类)
E.基因毒性反应(G类)
第15题:
药品不良反应按发生机制分类的类别包括
A、E类
B、F类
C、G类
D、H类
E、Ⅰ类
第16题:
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数据显示,按药品类别统计,报告例次数排名前4位的不包括
A、硝基咪唑类
B、头孢菌素类
C、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E、青霉素类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有()
第22题:
按性别构成分类
按学历结构分类
按专业构成分类
按职责类别分类
按职业类别分类
第23题:
按物品类别分类
按采购地区分类
按采购价值分类
按采购人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