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凸出式锚固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等锚具。

    A、夹片式
    B、支承式
    C、铰接式
    D、握裹式
    E、锥塞式

    答案:A,B,D
    解析:
    2020/2019教材P53
    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一)(1)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和组合式(热铸锚具、冷铸锚具)。

  • 第2题:

    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试验主要是检验预应力锚具的锚固性能。( )(2013真题)


    答案:对
    解析:
    静载锚固是检验锚具的锚固性能。

  • 第3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若无具体设计要求,应符合()

    • A、有防止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措施
    • B、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 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正常环境中不小于20mm
    • D、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腐蚀环境中不小于30mm

    正确答案:A,B,C

  • 第4题:

    防水卷材的细石砼保护层,用于顶板保护层时厚度不应小于50mm,用于底板保护层时厚度不应小于70mm。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用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中预应力筋的总应变确定。锚具效率系数不应小于()。预应力筋总应变不应小于()。

    • A、0.97;2.0%
    • B、0.97;1.0%
    • C、0.95;2.0%
    • D、0.95;1.0%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按照锚固方式不同,钢制锥形锚具属于()锚具。

    • A、支承式
    • B、夹片式
    • C、握裹式
    • D、锥塞式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

    • A、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
    • B、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
    • C、锥塞式(钢制锥形锚具)
    • D、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单选题
    按锚固方式分,挤压锚具属于()锚具。
    A

    锥塞式

    B

    夹片式

    C

    支承式

    D

    握裹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预应力工程中,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的规定有()
    A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B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

    C

    处于正常环境时,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D

    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E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若无具体设计要求,应符合()
    A

    有防止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措施

    B

    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C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正常环境中不小于20mm

    D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腐蚀环境中不小于30mm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对位于无腐蚀性岩土层内的锚杆的锚固段应除锈,砂浆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
    A

    10mm

    B

    50mm

    C

    25mm

    D

    20m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B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C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D

    不采取任何措施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锚杆的说法, 正确的有()。

    A.锚杆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
    B.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5m
    C.锚杆自由端长度不应小于6m,并应超过潜在滑裂面并进入稳定土层不小于1.5m
    D.锚杆倾角宜为15°~25°
    E.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答案:A,D,E
    解析:
    锚杆设置要点:
    (1)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 2m, 水平间距不宜小于 1.5m;
    (2)锚杆锚固体上部覆盖土层厚度不宜小于 4m;
    (3)锚杆倾角宜为 15°~25°,不应大于 45°、也不应小于 10°。
    (4)锚固段强度大于 15MPa 并达到设计强度 75%后方可进行张拉。

  • 第14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 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 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 D、不采取任何措施

    正确答案:A,B,C

  • 第15题: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一般要求为()

    • A、20mm
    • B、25mm
    • C、30mm
    • D、50mm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mm。

    • A、30 50
    • B、50 30
    • C、40 40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先张法结构中的埋入式锚头与结构表面之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A、20mm
    • B、25mm
    • C、30mm
    • D、35mm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根据混凝土相关规范的规定,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

    • A、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 B、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
    • C、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应小于20mm
    • D、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30mm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mm。
    A

    30 50

    B

    50 30

    C

    40 4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按照锚固方式不同,钢制锥形锚具属于()锚具。
    A

    支承式

    B

    夹片式

    C

    握裹式

    D

    锥塞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建筑基坑支护采用排桩十锚杆支护,关于锚杆的构造要求,不正确的是()。
    A

    锚杆的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多层锚杆时,其竖向间距不宜小于2.0m

    B

    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5m

    C

    锚杆自由段的长度不应小于5m

    D

    土层中的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5m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其中的支撑式包括的锚具有()
    A

    镦头锚具

    B

    螺母锚具

    C

    挤压锚具

    D

    多孔夹片锚具

    E

    钢制锥形锚具


    正确答案: D,B
    解析: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夹片式(单孔和多孔夹片锚具)、支承式(镦头锚具、螺母锚具)、锥塞式(钢制锥形锚具)和握裹式(挤压锚具、压花锚具等)。

  • 第23题:

    填空题
    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砼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正确答案: 30mm,20mm,15mm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