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若无具体设计要求,应符合()
第4题:
防水卷材的细石砼保护层,用于顶板保护层时厚度不应小于50mm,用于底板保护层时厚度不应小于70mm。
第5题: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的《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用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中预应力筋的总应变确定。锚具效率系数不应小于()。预应力筋总应变不应小于()。
第6题:
按照锚固方式不同,钢制锥形锚具属于()锚具。
第7题:
后张预应力锚具和连接器按照锚固方式不同,可分为()。
第8题:
锥塞式
夹片式
支承式
握裹式
第9题: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50mm
处于正常环境时,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第10题:
有防止腐蚀和机械损伤的措施
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正常环境中不小于20mm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在腐蚀环境中不小于30mm
第11题:
10mm
50mm
25mm
20mm
第12题:
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
不采取任何措施
第13题:
第14题:
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15题:
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一般要求为()
第16题:
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做防锈和防水处理;锚具和预应力筋封闭防护必须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mm。
第17题:
先张法结构中的埋入式锚头与结构表面之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第18题:
根据混凝土相关规范的规定,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
第19题:
30 50
50 30
40 40
第20题:
支承式
夹片式
握裹式
锥塞式
第21题:
锚杆的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多层锚杆时,其竖向间距不宜小于2.0m
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5m
锚杆自由段的长度不应小于5m
土层中的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宜小于5m
第22题:
镦头锚具
螺母锚具
挤压锚具
多孔夹片锚具
钢制锥形锚具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