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朋友,王某在李某所任职的期货公司开立账户,此后多次找到李某,请求其透漏一些期货信息,李某利用其职位获取相关信息,对其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获利50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10万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漏期货交易的内幕 B.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商业贿赂 C.应当没收李某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或者撤销李某的任职资格,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题目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朋友,王某在李某所任职的期货公司开立账户,此后多次找到李某,请求其透漏一些期货信息,李某利用其职位获取相关信息,对其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获利50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10万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漏期货交易的内幕
B.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商业贿赂
C.应当没收李某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或者撤销李某的任职资格,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考题
更多“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朋友,王某在李某所任职的期货公司开立账户,此后多次找到李某,请求其透漏一些期货信息,李某利用其职位获取相关信息,对其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获利50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10万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某与李某系单位同事,王某为一般职工,李某为部门经理。某日,王某与李某所在单位被盗,李某个人被盗债券价值1万元。李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又在单位内召集职工说明政策,要求作案者投案自首。王某怀疑是其同学张某所为,因为张某曾到单位来找过王某。王某感到李某对其产生怀疑,害怕李某将其开除,产生了一种花钱买平安的心理,便私下约见李某,声明债券并非其所偷,但可以由其支付李某1万元了结此事,并签订了还款协议,并要求李某不要让他人知道,也不要再追究。李某同意后,王某支付李某1万元,李某也并未将此事报告公安机关。后盗窃犯张某因另案被捕,供认李某的债券也是其盗取。公安机关知道王某与李某之间私下了结此事后,即对王某进行审问,排除了王某参与犯罪的嫌疑。王某遂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李某认为所得款项合法,不同意返还,王某诉至法院。问:
    (1)王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还款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2)王某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的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王某与李某之间签订的还款协议无效,因为该协议内容违反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之间根本不存在借款合同关系,故谈不上有债权债务关系,此外,该协议内容明显规避刑法有关惩治犯罪的规定,故为无效协议。
    (2)王某要求李某返还所得款项的主张能够成立,因为李某获取的款项属于不当得利。因为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王某与李某签订的还款协议无效,李某取得的利益失去法律依据,构成不当得利,王某和李某之间因而产生不当得利之债,对此,利益所有人王某对利益取得人李某享有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因此,李某从王某处取得的1万元款项应当返还给王某。
    【精解】本案适用的法条主要有《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违反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本案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第一,如何界定《合同法》第52条有关违反法律的规定?《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法律”,不仅仅包括民法、商法,还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其他法律。第二,本案是否属于不当得利案件?有的考生认为,对于不法行为的给付,不适用不当得利,例如,通奸之人向发现者支付金钱,以获取通奸事实不被他人知晓的保密,或者行贿受贿,或者赌博之债,或者用金钱收买杀手,因未获成功而要求杀手返还金钱等,这些都不适用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不过,本案与上述不适用不当得利的例子还是有差别的,因为王某支付的款项不能认定为不法给付,也不是想隐瞒其“盗窃”事实,只不过是花钱免灾,害怕引火烧身,这与保密通奸事实等绝非等同,故应当认定为不当得利。

  • 第2题:

    李某以前在银行工作,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张某、赵某、王某、罗某想要投资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其中,张某是李某同事的同学,赵某是李某的同学,王某是李某以前的同事,罗某是李某的妻子。请问这几个投资者中,( )的投资交易活动是李某应该回避的。

    A、张某
    B、罗某
    C、王某
    D、赵某

    答案:B
    解析: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一百条规定.期货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履行职务,遇有与本人或者其亲属有利害关系的情形时,应当回避。

  • 第3题:

    李某发现近段时间期货交易行情很好,于是找到其在期货公司(非国有)工作的朋友王某,给其5万元钱的“劳务费”,让他帮忙寻找点“有用信息”。王某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多次非法向李某提供内幕信息,李某从中获利10万余元,另外,据调查,王某还曾于2012年5月份帮助某走私集团顺利通过期货交易将走私所得转移出去,并从中获得20万元好处费。王某帮助某走私集团通过期货交易转移走私款的行为属于( )。

    A.洗钱罪
    B.走私罪
    C.受贿罪
    D.职务侵占罪

    答案:A
    解析:
    由于王某主观上不具有走私的故意,不构成走私罪;王某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不构成受贿罪;王某并没有利用职权将本单位公款据为己有,不构成职务侵占罪。根据《刑法》规定,王某明知是走私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 第4题:

    共用题干
    某期货公司注册资本6500万元,董事长王某在期货公司里面工作十余年,总经理赵某曾经在证券公司任职近8年,副总经理李某在期货公司里从事期货业务已满6年,王某、李某在期货公司连续担任董事长、副总经理分别达5年、4年之久,王某已经获得期货从业资格。2007年5月,该期货公司副总经理李某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2008年7月,该期货公司的资本达到2.3亿元,于是该公司开始申请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

    该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但未获批准,根据《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的规定,其原因可能是()。
    A.该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不符合法律规定
    B.王某. 赵某和李某的期货或者证券从业时间不符合法律规定
    C.李某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D.王某. 赵某和李某中具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的人数不符合法律规定

    答案:A,C,D
    解析:
    《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的任职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从事期货业务3年以上经验,或者其他金融业务4年以上经验,或者法律、会计业务5年以上经验;(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三)通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资质测试。第十六条规定,具有从事期货业务10年以上经验或者曾担任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以上职务8年以上的人员,申请期货公司董事长、监事会主席、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学历可以放宽至大学专科。根据上述规定,只有甲和丁符合申请条件。
    《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第七条规定,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近2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未因违法违规经营受过行政处罚,无不良信用记录,且不存在因涉嫌违法违规经营正在被有权机关调查的情形。此外,根据该法第九条规定,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除应当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中,至少3人的期货或者证券从业时间在5年以上,其中至少2人的期货从业时间在5年以上且具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连续担任期货公司董事长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时间在3年以上;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申请日前2个月的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规定的标准等。
    《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第十条规定,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应当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申请书;加盖公司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证明文件;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关于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的决议文件;从事金融期货结算业务的计划书;《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表》《主要部门负责人情况表》和《从业人员情况表》;申请日前2个月月末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及申请日前2个月的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的书面保证;申请日前3个会计年度每季度末客户权益总额情况表等申请材料。
    《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国证监会在受理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做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期货公司取得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之日起6个月内,未取得期货交易所结算会员资格的,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自动失效。

  • 第5题: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髙中好友,并在李某的期货公司里面开立一账户,王某借与李某之间的特殊关系,多次找到李某,要求其透漏一些期货信息,李某碍于情面,根据其利用其职权从证券交易所获得的信息,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共获利二十余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五万元。关于本案例中的李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信息
    B.李某的行为属于商业受贿行为
    C.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任职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参见《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五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规定。

  • 第6题: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高中好友,并在李某的期货公司里面开立一个账户,王某因与李某之间的特殊关系,多次找到李某,要求其透漏一些期货信息,李某碍于情面,利用其职权从证券交易所获得的信息,透露(告知)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获利二十余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五万元。本案例中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
    B.李某的行为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C.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任职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62条和第63条规定,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收受商业贿赂或者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其他非法利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任职资格。违反本办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第7题:

    下列应当按照强迫交易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是()。

    • A、张某以支付10万元为代价,收购李某公司股份
    • B、王某在殴打李某后,以10万元收购李某公司股份,价值30万元
    • C、张某以伤害蒋某儿子为要挟,让蒋某购买其价值5万元产品
    • D、王某威胁企业,不让其车队运输企业产品,就带人阻挠企业工作,后企业被迫决定产品由王某车队运输

    正确答案:C,D

  • 第8题:

    电信公司工作人员李某非法向无业人员王某提供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不构成犯罪
    • B、王某不构成犯罪
    • C、李某、王某都不构成犯罪
    • D、李某、王某不构成相同的罪名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多选题
    李某夫妇雇保姆王某照看小孩。王某在李某家工作半年后,看到电视节目里说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权利,于是要求李某夫妇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李某夫妇和王某之间是劳动关系

    B

    李某夫妇和王某之间是民事雇佣关系

    C

    李某夫妇应当为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

    D

    李某夫妇不必为王某缴纳社会保险费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期货公司先后分别收到客户王某和李某的指令,均要求购买同一手期货,李某出具的价格比王某高,并且承诺如果这笔期货能够买到,期货公司可以从中收取10%的劳务费,则期货公司应当先传递(    )的指令。
    A

    王某

    B

    李某

    C

    同时传递

    D

    通知二人协商解决,否则均不予传递指令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D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铁窗护网业务。李某是D公司的董事,周某是D公司监事,乔某是D公司的总经理,王某是D公司的股东。李某、周某、乔某、王某4人密谋,利用D公司的业务渠道私下与他人进行铁窗护网业务,每人获利20万元。D公司董事会决议罢免李某的董事、乔某的总经理、周某监事的职务,取消王某的股东资格,没收4人各20万元,是否正确?

    正确答案: (1)《公司法》第149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据此,应当将李某、乔某各20万元的收入收归D公司所有。
    (2)周某是公司的监事,王某是公司的股东,法律没有对监事和股东提出竞业禁止的要求。但周某、王某与董事李某、总经理乔某属恶意串通。《合同法》第59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4人恶意串通利用了D公司的业务渠道,除董事李某、总经理乔某的各20万元收入归公司所有以外,监事周某、股东王某各20万元的收入也应收归D公司所有。
    (3)罢免乔某的总经理职务属于董事会的职权。但是,罢免李某的董事和周某的监事职务属于股东会的职权,董事会只能提议,不能罢免。
    (4)股东的资格是基于出资,按照现行法律,不存在罢免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张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高中好友。并在张某的期货公司里面开立账户。王某多次找到李某,要求其透露一些期货信息,张某根据其利用其职权从证券交易所获得的信息,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共获利50万元,并给予张某好处费15万元。本案例中,关于对张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张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

    B

    张某的行为属于商业受贿行为

    C

    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

    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撤销其任职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小区五楼刘某家的抽油烟机发生故障,王某与李某上门检测后,决定拆下搬回维修站修理。刘某同意。王某与李某搬运抽油烟机至四楼时,王某发现其中藏有一包金饰,遂暗自将之塞入衣兜。(事实一)

      王某与李某将抽油烟机搬走后,刘某想起自己此前曾将金饰藏于其中,追赶前来,见王某神情可疑,便要其返还金饰。王某为洗清嫌疑,乘乱将金饰转交李某,李某心领神会,接过金饰藏于裤兜中。刘某确定王某身上没有金饰后,转身再找李某索要。李某突然一拳击倒刘某,致其倒地重伤。李某与王某随即逃走。(事实二)

      后王某建议李某将金饰出售,得款二人平分,李某同意。李某明知金饰价值1万元,却向亲戚郭某谎称金饰为朋友委托其出售的限量版,售价5万元。郭某信以为真,花5万元买下金饰。拿到钱后,李某心生贪念,对王某称金饰仅卖得1万元,分给王某5000元。(事实三)
    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李某对郭某进行欺骗,导致郭某以高价购买赃物,构成诈骗罪

    B.李某明知金饰是犯罪所得而出售,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C.李某欺骗王某放弃对剩余2万元销赃款的返还请求,构成诈骗罪

    D.李某虽将金饰卖得5万元,但王某所犯财产犯罪的数额为1万元

    答案:A,D
    解析:
    选项 A 正确,选项 B、 C 错误。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中,若李某仅实施销赃行为,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李某虚构事实,骗取较大数额财物,对此应以诈骗罪认定。选项 D 正确。对于王某而言,盗窃得手的财物,犯罪人予以变卖,毁弃或使用,只要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都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对犯罪人的事后行为不能重复评价。但如果行为人利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其行为应构成诈骗罪。但本案中王某对诈骗犯罪既未参与,也不知情,因此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 第14题:

    期货公司先后分别收到客户王某和客户李某的指令,均要求购买同一手期货,李某出具的价格比王某高,并且承诺如果这笔期货能够买到,期货公司可以从中收取10%的劳务费,则期货公司应当先传递( )的指令。

    A、王某
    B、李某
    C、同时传递
    D、通知二人协商解决;否则均不予传递指令

    答案:A
    解析:
    《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期货公司应当按照时间优先的原则传递客户交易指令。

  • 第15题: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朋友,王某在李某所任职的期货公司开立账户,此后多次找到李某,请求其透露一些期货信息,李某利用其职位获取相关信息,对其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获利50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15万元。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
    B: 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商业受贿
    C: 应当没收李某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 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或者撤销李某的任职资格,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规定,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是指由于其管理地位、监督地位或者职业地位。或者作为雇员、专业顾问履行职务,能够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人员,包括:期货交易所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由于任职可获取内幕信息的从业人员,国务院期货监仔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员。据此,可以断定本案例中李某属于“知情人士”,按照相关规定,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选项A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本案例中,李某的行为符合商业受贿行为的相关要件,选项B正确。根据《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的规定,选项C、D正确。

  • 第16题:

    张某是甲期货公司的副总经理,李某是该公司的客户。甲期货公司指派张某为其提供交易服务。后张某离职到了乙期货公司工作,但甲期货公司和张某都没有将此情况告知李某。李某继续在甲期货公司交易,并继续把下达的指令交给张某,而张某并没有把收到的指令交回甲期货公司,导致了李某的损失。乙公司对此事完全知情并采取默认态度。在本案例中,()应承担该损失。

    A.甲期货公司
    B.乙期货公司
    C.张某
    D.张某和乙期货公司

    答案:A,C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期货侵权纠纷和无效的期货交易合同纠纷案件,应当根据各方当事人是否有过错,以及过错的性质、大小,过错和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过错方承担的民事责任。本案中,甲期货公司与张某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将该情况通知客户关系李某,未经通知后而对李某造成的损失,应当由甲期货公司和张某共同承担责任。

  • 第17题:

    李某以前在银行工作,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张某、赵某、王某、罗某想要投资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其中,张某是李某同事的同学,赵某是李某的同学,王某是李某以前的同事,罗某是李某的妻子。请问这几个投资者中,( )的投资交易活动是李某应该回避的。

    A. 张某
    B. 罗某
    C. 王某
    D. 赵某

    答案:B
    解析:
    《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第一百条规定,期货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履行职务,遇有与本人或者其亲属有利害关系的情形时,应当回避。

  • 第18题:

    共用题干

    李某以前在银行工作,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张某. 赵某. 王某. 罗某想要投资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其中,张某是李某同事的同学,赵某是李某的同学,王某是李某的以前的同事,罗某是李某的妻子。请问这几个投资者中()的投资交易活动是李某应该回避的。
    A.张某
    B.罗某
    C.王某
    D.赵某

    答案:B
    解析:
    《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一百条规定,期货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履行职务,遇有与本人或者其亲属有利害关系的情形时,应当回避。

  • 第19题:

    李某向王某借款10万元,由于李某无力偿还,其兄李某某代为偿还。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李某和王某之间的合同关系消灭,李某无须再向王某清偿
    • B、李某某向王某清偿的时候,王某不得拒绝受领
    • C、李某某向王某清偿的时候,王某可以拒绝受领
    • D、李某某清偿后可向李某求偿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王某借用朋友的营业执照经营,出售不合格茶杯。消费者李某在王某处购买了五只茶杯,不久后茶杯碎裂,碎片划伤李某。关于这一事件的责任承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只能向王某要求赔偿
    • B、李某只能向王某的朋友要求赔偿
    • C、李某可以向王某或其朋友要求赔偿
    • D、李某必须同时向王某和他的朋友要求赔偿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多选题
    李某为某期货公司的总经理,王某为其朋友,王某在李某所任职的期货公司开立账户,此后多次找到李某,请求其透露一些期货信息,李某利用其职位获取相关信息,对其暗示某些期货价格可能会上涨,结果王某从中获利50万元,并给予李某好处费15万元。依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李某属于“知情人士”,不得向外透露期货交易的内幕

    B

    李某的行为已构成商业受贿

    C

    应当没收李某违法所得,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D

    中国证监会可以暂停或者撤销李某的任职资格,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王某借用朋友的营业执照经营,专做低成本的旅游产品。旅游消费者李某在王某处交钱参加旅游,因王某安排的导游的原因,李某受伤。关于这一事件的责任承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李某只能向王某要求赔偿

    B

    李某只能向王某的朋友要求赔偿

    C

    李某可以向王某或其朋友要求赔偿

    D

    李某必须同时向王某和他的朋友要求赔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某期货公司注册资本6500万元,董事长王某在期货公司里面工作十余年,总经理赵某曾经在证券公司任职近8年,副总经理李某在期货公司里从事期货业务已满6年,王某、李某在期货公司连续担任董事长、副总经理分别达5年、4年之久,王某已经获得期货从业资格。2007年5月,该期货公司副总经理李某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2008年7月,该期货公司的资本达到2.3亿元,于是该公司开始申请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该期货公司申请金融期货全面结算业务资格但未获批准,根据《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的规定,其原因可能是()。
    A

    该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不符合法律规定

    B

    王某、赵某和李某的期货或者证券从业时间不符合法律规定

    C

    李某因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D

    王某、赵某和李某中具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的人数不符合法律规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