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某日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对外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50000元的价格卖给无法生育的乙。问: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题目

甲于某日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对外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50000元的价格卖给无法生育的乙。问: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更多“甲于某日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对外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50000元的价格卖给无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4千元将弃婴卖出。甲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B.拐卖儿童罪

    C.诈骗罪

    D.拐骗儿童罪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甲的行为是出卖而不是拒绝抚养,不构成遗弃罪。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都是以儿童为对象,都可以采取欺骗手段。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前罪以出卖为目的,后罪的行为人不以出卖为目的,一般是供自己或他人收养、奴役。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权利,甲的行为是以出卖为目的,并实施了出卖行为,侵犯了弃婴的人身权利,并非仅仅是对方的财产权利,符合拐卖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并非诈骗罪。

  • 第2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
    A.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B.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答案:D
    解析:
    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二款规定:“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甲将一名捡回的弃婴以3000元的价格出售,有贩卖儿童的行为,因此甲构成拐卖儿童罪。

  • 第3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三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4000元将弃婴卖出。甲的行为构成(  )。
    A.遗弃罪
    B.拐卖儿童罪
    C.诈骗罪
    D.拐骗儿童罪


    答案:B
    解析:
    解析: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甲的行为是出卖而不是拒绝扶养,不构成遗弃罪。拐卖儿童罪和拐骗儿童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都是以儿童为对象,都可以采取欺骗手段,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前罪以出卖为目的,后罪的行为人不以出卖为目的,一般是供自己或他人收养、奴役。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权利,甲的行为是以出卖为目的,并实施了出卖行为,侵犯了弃婴的人身权利,符合拐卖儿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并非诈骗罪。

  • 第4题:

    甲于某日早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

    A.遗弃罪
    B.诈骗罪
    C.拐骗儿童罪
    D.拐卖儿童罪

    答案:D
    解析: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出卖亲生子女的,应当以拐卖妇女、儿童罪论处。不论儿童的来源,只要实施了贩卖的行为,就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 第5题:

    甲于某日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A.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B.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答案:D
    解析:
    。(1)根据《刑法》第261条的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甲的行为是出卖而不是拒绝扶养,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2)拐卖儿童罪与拐骗儿童罪都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都可以以儿童为对象,都能采用欺骗手段。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前罪是以出卖为目的,而后瘅的行为人不以出卖为目的,一般是为了供自己或他人收养、奴役,因此选项B错误。(3) 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贩卖、绑架、收买、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因此选项D正确。(4)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权利,由此甲虽有将捡来的弃婴谎称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欺骗行为,但甲侵犯的是捡来的弃婴的人身权利,并非仅仅是对方的财产权利,因此选项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