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题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有( ):

    A.某矿井在开采中瓦斯浓度超标,工人向矿主反映。矿主拒绝解决问题,并威胁不于活即开除,要求工人继续采矿,致3 人窒息死亡,5 人重伤。该矿主的行为成立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免除处罚

    C.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D.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BCD

    【答案】 BCD
    【解析】(刑法)第134条第2款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是为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本案矿工拒绝解决委托并威胁工人不干活即开除,即属强令违章冒险作业,致人死伤即告本罪成立A项正确。《刑法》第241条第6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B项错误。《刑法》第276条之一第3款规定:“有前两敖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c项错误。《刑法》第351条第3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因此,D项错误。
    【相关考点梳理】注意《刑八》修正案的内容,缓刑

    【修订点解读】对于修订后的刑法第七十二条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1)修订之前的“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的不够具体,修订后适用缓刑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使得缓刑的适用较之前严格;(2)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适用缓刑,仍要同时具备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有:
    A.有逃税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 处罚的,应当免除处罚;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 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 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免除处罚
    C.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 支付仍不支付,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 偿责任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D.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C,D
    解析:
    《刑法》第201条第4款规定:“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 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 机关绐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因此,A项错误。《刑法》第241条第6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 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 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B项错误。《刑法》第276条之1第3款规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 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C项错误。 《刑法》第351条第3款规定:“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因 此,D项错误。

  • 第3题:

    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体为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
    B:甲以转移财产的方式逃避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数额达到10万元,甲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C:乙有能力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而不支付,达到6万元,在劳动管理部门责令支付的情况下,才予以支付,乙的行为不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D:对于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分子,如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B,D
    解析:
    【考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详解:《刑法》第276条之一第1款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此可知,要成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行为人除需有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外,还需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因此B选项错误,当选。C选项正确,不当选。同时,该条第2款规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据此可知,单位也可成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A选项错误,当选。该条第3款规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据此可知,D选项错误,当选。本题应选ABD。

  • 第4题:

    为了保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恶意欠薪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属于恶意欠薪者的行为?

    A某企业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拖欠员工一年的工资
    B农民工小王向企业讨薪未果,并遭到企业打手的围殴
    C小李超规定期限透支信用卡额度,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扔不归还后,以恶意透支罪对小李提起诉讼
    D招投标之前,开发商与建筑施工企业就达成默契,双方约定,开发商将预付款打入施工企业的账户后,建筑施工企业要原封不动地返还给开发商,致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支付工人的工资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关键词。

    恶意欠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是无能力支付,不符合定义;

    B项未涉及题干中描述的几个方面;

    C项不是欠薪,不符合定义;

    D项属于转移财产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符合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D。

  • 第5题:

    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答案:D
    解析: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详解】《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276条之后增加了一条作为第276条之一,该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此可见,《刑法修正案(八)》将部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人刑”,目的是加大对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强化《刑法》对民生的保护。因此,A、B选项均是正确的。依照《刑法》的规定,甲的行为已经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选项D,《刑法》第276条之一第3款规定,……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无论是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均是以行为构成犯罪为前提的,并不意味着不追究刑事责任。故D错误。综上,由于本题是选非题,本题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