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第1题:
下列有关内部控制测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测评结果,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健全内部控制的建议
B.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测试,从而减少审计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
C.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内部控制测评,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水平进行评估
D.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水平
第2题:
控制执行测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B、内部控制政策是否经管理当局认可
C、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实际发挥作用
D、内部控制是否设计合理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第5题:
B.内部控制高计存在重大缺陷
C.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
D.难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第6题:
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初评后,认为应该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情况的是()
第7题: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实质性测试。
第8题:
在审计风险中,()和()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有关,审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
第9题: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第10题:
被审计单位是否定期评价内部控制
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履行正常职责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与外部的沟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实内部产生的信息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
是否由适当层次的管理层对差异进行调查,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第11题: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初步评价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直接相关
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第12题:
符合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
详细审计
抽样审计
第13题: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薪酬业务循环进行内部控制测评时,应首先实施的审计程序是:
A.调查并描述该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
B.检查不相容职责是否确实分离
C.抽查相关凭证是否连续编号
D.评价该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
第14题:
审计人员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进行的测试为( )。
A、控制设计测试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测试
D、控制执行测试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在对银行存款余额进行审计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以信赖,则审计人员只需复核出纳人员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第19题:
制度基础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基础上,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较差,或者不能有效执行,审计人员就应扩大审计范围和抽样数量,直至采用()
第20题: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对被审计事项进行()。
第21题:
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成本较高
内部控制设计存在重大缺陷
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预期运行有效
难以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
第22题: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是进一步审计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控制测试是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和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必须要做的审计程序,控制测试不是必须要做的审计程序
两者的审计程序都包含观察、检查和询问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被审计单位是否定期评价内部控制
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履行正常职责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证据
与外部的沟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实内部产生的信息或者指出存在的问题
是否存在信息安全职能部门负责监控信息安全政策和程序